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641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统计检验力

【答案】统计检验力又称假设检验的效力是指假设检验能够正确侦察到真实的处理效应的能力,也指假设检验能够正确地拒绝一个错误的虚无假设的概率,因此效力可以表示为检验的效力越高,侦察能力越强。影响统计检验力的因素有:①处理效应大小,处理效应越明显,越容易被侦查到,假设检验的效力也就越大。②显著性水平a , a 越大,假设检验的效力也就越大。③检验的方向性,单侧检验侦察处理效应的能力高于双侧检验。④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越大,标准误越小,样本均值分布越集中,统计效力越高。

2. 统计量

【答案】统计量(statistic ),统计学术语,指不含未知参数的样本的函数。设有一总体X

是取自x 的一个随机样本,

数,则称

统计量,是一个统计量。如,样本均值是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的函是一个也是一个统计量。在各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或推断中,

,若数学期望y 未知,可并不直接使用随机样本,而是将随机样本“加工”为统计量。在解决不同问题时有不同的统计量,统计量是直接用来进行分析或推断的重要工具。如正态总体

用样本均值X 去估计;在两个总体的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时,要运用Z 统计量或t 统计量。

3. 频率

【答案】频率(frequency )①亦称“相对频数”。某随机事件A , 在N 次试验中出现的次数n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亦称事件A 发生的频率。记为其值介于0〜1之间。事件的频率越大,说明它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一个事件的频率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与总次数N 有关,且即使再重复N 次试验,次数n 也可能不同。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具有稳定性,即当试验次数N 无限增大时,频率F 会在某个固定值上下波动,而且偏差越来越小。②简谐振动基本物理量。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在数学关系上频率是物体振动周期的倒数。

4. 随机原则

【答案】随机原则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个体是否被抽取,并不由研究者主观决定,而是每一个体按照概率原理被抽取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

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这时可以说随机样本可以保证样本代表总体。

二、简答题

5. 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各适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哪些资料?

【答案】中数的适用条件:①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时;②当次数分布的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时,只能取中数作为集中趋势的代表值;③当需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的代表值时,也常用中数。

众数的适用条件:①当需要快速而粗略地寻求一组数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据的代表值时;②当一组数据出现不同质的情况时,可用众数表示典型情况,如工资收入、学生成绩等常以次数最多者为代表值;③当次数分布中有两极端的数目时,除了一般用中数外,有时也用众数;④当粗略估计次数分布的形态时,有时用平均数与众数之差,作为表示次数分布是否偏态的指标;⑤当一组数据中同时有两个数值的次数都比较多时,即次数分布中出现双众数时,也多用众数来表示数据分布形态。

几何平均数的适用资料:当要计算教育经费增加率、学习方面的进步率和学生或人口増加率的估计时,可使用几何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的适用资料:在心理与教育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是用来描述学习速度方面的问题。调和平均数作为一种集中量数,在描述速度方面的集中趋势时,优于其他集中量数。在有关研究学习速度的实验设计中,反应指标一般常取两种形式:一是工作量固定,记录各被试完成相同工作所用的时间。二是学习时间一定,记录一定时间内各被试完成的工作量。由于反应指标不同,在计算学习速度时也不一样,这是应用调和平均数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6. 回归分析与因素分析有什么区别?

【答案】因素分析又称因子分析,是处理多变量数据的一种统计方法,它可以揭示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从为数众多的可观测的变量中概括和综合出少数几个因子,用较少的因子变量来最大程度地概括和解释原有的观测信息,从而建立起简洁的概念系统,揭示出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

7. 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 哪些是计数数据? 其数值意味什么?

(1)17.0千克 (2)89.85厘米 (3)199.2秒 (4)17人 (5)25本 (6)93.5分

【答案】上面的数据中测量数据有:(1)17.0千克(2)89.85厘米(3)199.2秒(6)93.5分

测量数据是指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

计数数据有:(4)17人(5)25本

计数数据是指计算个数的数据,一般属性的调查获得的是此类数据,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一般都取整数形式。

8. 二项试验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案】二项试验又叫贝努里实验。它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1)任何一次试验恰好有两个结果,成功与失败,或A 与

(2)共有n 次试验,并且n 是预先给定的任一正整数。

(3)各次试验相互独立,即各次试验之间无相互影响。

例如投掷硬币的实验属于二项试验,每次只有两个可能结果;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如果一个硬币投掷10次,或10个硬币投掷一次,这时独立试验的次数n=10。再如选择题组成的测验,选答不是对就是错,只有两种可能结果,也属于二项试验。但在一般的心理和教育试验中,很难保证第一次的结果完全对第二次结果无影响。比如,前面的题目的选答可能对后面的题目的回答有一定的启发或抑制作用,这时只能将它假设为近似满足不相互影响。

(4)任何一次试验中成功或失败的概率保持相同,即成功的概率在第一次为P (A ), 在第n 次试验中也是P (A ),但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一点同第三点一样,有时较难保证,实验中需要认真分析,必要时仍可假设相等。例如,某射击手的命中率为0.70, 但由于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每一次射击时,命中率并不能保证都准确地是0.70, 但为了计算,只可假设其相等。

凡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实验称为二项试验。

三、计算题

9. 从

26,求其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n=10的样本为:10、20、17、19、25、24、22、31、26、值,并求大于该值的概率。

查表可知df=9时,

,解得p=0.21, 则大于该

所以,值为12.32,大于这个用直线内插法求;

值的概率为0.21。 时的p 值。

【答案】根据公式根据公式值的概率为0.21。

10.下面是6岁与10岁两个年龄组错觉实验的结果,问这两组的错觉是否有显著差异。(请用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