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侨大学化工学院834生物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糖的变旋性。

【答案】糖的变旋性是由开链结构与环状结构在形成平衡体系过程中的比旋光度变化所引起的。

在溶液中 葡萄糖可转变为开链式结构,

再由开链式结构转变为葡萄糖;同样葡萄糖也转变为开链式结构,

再转变为葡萄糖。经过一段时间后,三种异构体达到平衡,形成一个互变异构平衡体系,其比旋光度亦不再改变。

2.

(年)内含子

【答案】

内含子是指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

中的区域。 列。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

外显子的

3.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答案】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双向电泳)是指唯一能同时分辨上千个蛋白质点的技术。其原理是根据 蛋白质的两个一级属性,即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特异性,将蛋白质混合物在电荷(等电聚焦,IEF )和相对分子质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两个水平上进行分离。

4. 维生素缺乏症

【答案】维生素缺乏症是指因缺乏某种维生素而引起机体不能正常生长,甚至引起的疾病。维生素缺乏常见的原因是摄入量不足或缺乏、吸收障碍、需要量増加等。

5.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 )。

【答案】神经节苷脂是由神经酰胺和至少含有一个唾液酸残基的寡糖组成,寡糖链与神经酰胺Q 上的羟基以糖苷键相连,主要存在于大脑灰质和神经节细胞。

6. 简单扩散。

【答案】简单扩散是指不需要消耗代谢能量,小分子物质利用膜两侧的电化学势梯度而通过膜的运输方式。

7.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答案】

波尔效应是指增加分压,

提高的浓度,能够提高血红蛋白亚基的协同效应,

值,也能增加亚基协同效应,促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并且发现増加

离子浓度或降低

进血红蛋白释放氧。反之高浓度的

或者增加的分压,

都将促进脱氧血红蛋白分子释放

浓度或

值及和

这些相互有关的现象。波尔效应主要是描述

合氧的影响,它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8. 复制子(replicon )。 分压的变化,对血红蛋白结

【答案】复制子是指能够独立的从复制起点到复制终点所包含的DNA 序列进行复制的基因组单位。

9.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

【答案】拓扑异构酶是指通过切断DNA 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改变DNA 连环数的酶。拓扑异构酶I 通过切断DNA 中的一条链减少负超螺旋,增加一个连环数。某些拓扑异构酶II 也称为DNA 促旋酶。

10.组成型基因表达(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

【答案】组成型基因表达是指管家基因表达。管家基因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是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多数、 或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小。

二、问答题

11.用什么试剂可将胰岛素链间的二硫键打开与还原?如果要打开牛胰核糖核酸酶链内的二硫键,

则在反应体系中还必须加入什么试剂?蛋白质变性时为防止生成的

入什么试剂来保护?

【答案】最常用的打开二硫键的方法是使用巯基试剂,例如巯基乙酵,可使参与二硫键的2个半胱氨酸还原为带 有游离巯基的半胱氨酸,为了使还原反应能顺利进行,通常加入一些变性剂,如高浓度的尿素等。加入过量的还 原剂可以防止还原所得的疏基被重新氧化。如果不准备使肽链重新氧化,而是进一步进行结构化学结构的研究,可以将巯基转化为其它的修饰形式,例如和羧甲基化等烷化剂反应。

在蛋白质分子中,由于二硫键的作用,可以使两条以上的肽链相连,也可以使肽链卷曲成环状。在进行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时,无论是链间或链内的二硫键都必须拆开,使各条肽链彼此分离或伸展,方可测定。拆开二硫键的方法,有氧化法和还原法两种。

(1)氧化法:二硫键的断裂通常用过甲酸(即过氧化氢+甲酸)氧化法将二硫键氧化成磺酸基。

(2)还原法:最普遍的方法,就是答案所使用的方法

12.从热力学上考虑,一个多肽的片段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a 螺旋,是完全暴露在水的环境中还是完全埋藏在蛋白质的非极性内部?为什么?

【答案】当多肽片段完全埋藏在蛋白质的非极性内部时,容易形成氢键,因为在水的环境中,

基重新被氧化,可加

肽键的C=0和N-H 基团能和水形成氢键,亦能彼此之间形成氢键,这两种情况在自由能上没有差别。因此相对地说,

形成螺旋的可能性较小。而当多肽片段在蛋白质的非极性内部时,这些极性基团除了彼此之间形成氢键外,不再和其他基团形成氢键,

因此有利于螺旋的形成。

13.简述尿素循环的过程和发生部位。

【答案】尿素循环的过程:

(1

)在线粒体中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将氨和

(2)合成氨甲酰磷酸。氨甲酰磷酸与鸟氨酸形成瓜氨酸和磷酸;

(3)瓜氨酸出线粒体,进入细胞质,与天冬氨酸生成精氨琥珀酸,然后精氨琥珀酸裂解生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精氨酸被水解生成鸟氨酸和尿素。

总反应为

进行。

14.说明动物、植物、细菌在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方面的差异。

【答案】(1)需氧途径:在真核细胞内,

饱和脂肪酸在

的参与下经含有细胞色素的氧化酶系统催化形成各种不饱和脂肪酸,该反应需NADPH 作为辅还原物。动物的去饱和酶系结合在内质网膜上,以脂酰CoA 为底物,而植物的存在于质体中,以脂酰ACP 为底物。高等动物不能合成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必须依赖食物供给。

(2)厌氧途径:在细菌中,单烯脂肪酸是由-轻癸酰-ACP

在脱水,然后再延长碳链而形

成。多烯酸由油酸和棕榈油酸经去饱和氧化酶进一步作用而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在植物体内可迅速形成,对动物则为必需脂肪酸。

15.在一个实验系统中,你将一克隆的基因、RNA 聚合酶、转录因子X 和四种核苷三磷酸混合在一起,结果你检测到了转录。然而你如果在系统中同时加入组蛋白,则没有转录发生。但是如果你先让转录因子与DNA 保 温一段时间后在加入组蛋白和RNA 聚合酶, 则仍然能观测到转录的进行。试问你从以上实验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案】这意味着:转录因子与DNA 模板特别是启动子序列的正常结合是启动基因转录所必需的。组蛋白与 DNA 模板的结合可阻止转录因子与DNA 的结合,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但是如果你先让转录因子与DNA 保温一段时间后加入组蛋白和RNA 聚合酶,则转录因子已结合上去,所以仍然能观测到转录的进行。

16.为什么说乙醛酸循环是三羧酸循环的支路?

【答案】乙醛酸循环是一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机酸代谢环,五步反应中有三步与柠檬酸循环中的一样,另有两步不同的是:异柠檬酸不经脱羧而直接被其裂合酶裂解成琥珀酸和乙醛酸(因而得名),后者再与另一分子乙酰-CoA 经苹果酸合酶催化缩合成苹果酸。总反应式:2乙酰

发生部位:前两步在线粒体中进行,可避免氨进入血液引起神经中毒,后续步骤在细胞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