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723中国史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

【答案】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是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22年在巴黎成立,主要负责人是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等,下设旅法、旅德、旅比三个支部。其主要活动是在旅欧学生和华工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旅欧总支部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和领导旅欧华人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革命干部,为争取中国革命的国际援助和支援国内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后因主要负责人陆续回国,逐渐停止了活动。

2. 昆仑关之战

【答案】昆仑关之战是指1939年中国军队在桂南对日军发动的一次反击作战。日军为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航空基地,于1939年攻占昆仑关要地。中国政府部署桂南大会战,决定以昆仑关为重点战场开始反攻。白崇禧指挥中国军队开始总攻击,其中第五军向昆仑关进攻,迫使日军向核心阵地撤退; 郑洞国荣誉第一师夺取东面高地,将该地日军守备队歼灭; 日军驰援昆仑关,遭第五军攻击,伤亡惨重; 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此战役为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第一次采取诸兵种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昆仑关大捷,并为桂南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答案】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1978年5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两种执政指导思想的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文章,阐明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惟一标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且是检验党的路线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这次大讨论为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4. 二二八起义

【答案】二二八起义是指台湾于1947年2月至5月间发生的台湾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大规模群众运动。1945年台湾收复后,国民党当局对台湾人民实行高压统治。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一名请愿减税的女烟贩,导致围观群众抗议,冲突中缉私人员开枪打死一名群众,由此引发台北市民的抗议活动。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又

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这使得人民更加愤怒,台北市民的罢工、罢课、罢市反而发展为包围、冲击行政长官公署、警察局、电台大规模的武装暴动。起义群众控制了台湾岛大部分地区。台北市民众曾成立“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和台湾当局交涉事件的善后问题。国民党将事态定性为“暴乱”,动用军队镇压了起义队伍,运动最终失败。

5.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

6. 军统

【答案】军统是国民党重要的特务组织,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前身是中国国民党党团组织“复兴社”下属的“特务处”。1938年8月成立,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其特下人员分布到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特务活动。它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在抗日战争期间也从事搜集敌方情报和对敌施行恐怖的活动。

7. 《秦土协定》

【答案】《秦土协定》又称《察哈尔协定》,是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于1935年6月27日在北平达成的协定。其主要内容为:①中方担保今后日本人在察哈尔可以自由行动; ②成立察东非武装区,第二十九军从该地区全部撤退; ③中国方面停止向察哈尔移民; ④解散察哈尔排日机构。《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

8. 反击右倾翻案风

【答案】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开展的批判邓小平的运动。邓小平对各条战线的整顿,是对“文革”以来一些错误政策比较系统的纠正,是毛泽东不能容忍的。1975年9月底,毛泽东决定发动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人帮”污蔑邓小平在1975年主持的全面整顿工作和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是一股“右倾翻案风”,并借机进行篡党夺权活动。这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把刚刚恢复和发展的国民经济再度推向停滞和倒退。

9. “一边倒”

【答案】“一边倒”是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由于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及其以后执行的是从扶蒋反共、助蒋内战到敌视新中国政权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决定,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一

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

10.经济特区

【答案】经济特区是指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沿海地区划出一定范围,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如减免关税等,吸引外商和外资来投资办厂的现象。198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又在海南设置了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一方面引进了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培养和锻炼了各种专门人才,发展了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在改变自身面貌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带动了内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论述题

11.江青集团的主要罪行。

【答案】江青集团的主要罪行包括以下几点:

(1)林彪、江青集团充分利用毛泽东同志的„左‟倾错误和个人领导实际代替集体领导的错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1973年7月江青集团企图通过批林批孔运动打倒以周恩来为首的党政军领导人,夺取国家的最高权力。

(3)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江青集团阻烧、污蔑群众悼念周恩来的活动。

(4)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江青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12.论述1931~1941年英美远东政策的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30年代初期,英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行为实行妥协、纵容政策。对日本在远东的一系列扩张行为,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

(1)九一八事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次重大的国际政治危机。以此为开端,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制造了一场历时数载、喧嚣一时的“远东危机”。它不仅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还向整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发起了挑战。作为战后和平体系的缔造者和维持者,英美两国的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局势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由于事件的特殊时代背景,两国对此都未做出积极的反应,导致了事态的一再扩大。

(2)七七事变后,英国政府仍继续纵容侵略,与美国策划推行“远东慕尼黑阴谋”,图谋以出卖中国换取日本的“谅解”,换取其避免或至少是推迟与日本的直接军事冲突,以求维护其在中国的权益。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虽然一定程度上援华制日,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军

事行动。英美的远东政策,导致中国长期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只得到了苏联等国家的有限援助。

1941年12月7日,(3)在美国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日军联合舰队对珍珠港进行了猛烈狂轰,

美国损失惨重,突袭取得重大胜利。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英美的远东政策发生根本性的

1941年6月,转变。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先后表示给苏联的反法西斯事业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