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四行二局
【答案】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直接控制的六大金融机构,是国家资本金融体系的核心,是控制和支配全国货币金融的总枢纽。“四行”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是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国民政府建立和掌握了“四行二局”以后,又运用各种办法,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商业银行和钱庄。
2. “三反”、“五反”运动
【答案】“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群众运动。在朝鲜战局稳定、土改和镇压反革命取得重大胜利之后,1951年冬,国家机关、国营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三反”运动进入高潮后,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部署在各大中城市的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结束。
3. 甲寅派
【答案】甲寅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出现的复古主义文学派别。因创办《甲寅》杂志而得名,宣传封建复古思潮,代表人物是章士钊。1925年,章士钊重办《甲寅周刊》,并发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继续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4. 宋教仁案
【答案】宋教仁案是1913年袁世凯谋杀宋教仁的政治案件。在1913年初的国会选举上,国民党获胜,将以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总理。1913年春,宋教仁南下竟选,袁世凯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谋杀宋教仁。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刺客枪杀。宋教仁案使革命派与袁世凯决裂,引发了二次革命。
5. 黄炎培
【答案】黄炎培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1965年12月21日逝世于北京。
6. 《十六条》
【答案】《十六条》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共发动文革的一份重要文件。为进一步清除发动文革的阻力,1966年8月1日至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十六条》规定: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派. 要求人们要“敢字当头”、“不要怕出乱子”。《十六条》是充满“左”倾错误的文件。
7. 北京政变
【答案】北京政变是1924年直系将领玛玉祥在南方革命形势影响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10月22口夜,冯玉祥乘直奉两军在山海关一带拼杀时,秘密回师北京,控制了北京城,监禁了总统曹锟,发动北京政变。政变后,冯玉祥等宣布脱离直系军阀系统,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且月5日,国民军驱逐清废帝溥仪出宫。北京政变使中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11月中旬,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在天津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段祺瑞临时执政,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8. 淞沪会战
【答案】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历时3个月。由于淞沪守军浴血奋战,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9.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答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军队,简称八路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合作抗日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全军共4~5万余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0.红军长征
【答案】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开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红一方面军的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6月14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憋功的会师。10月19日,红军主力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1936年10月,
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胜利,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11.废督裁兵
【答案】废督裁兵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辛亥革命后,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重,长期割据混战。1921年12月,梁启超提出“裁兵或废兵”的主张,但又认为不可有“法律外的行动”。次年7月,上海中华全国工商协会等二十多个团体联名发表《废督裁兵宣言》,吁请军阀“顺从民意”,并组织裁兵促进会。还有人提出,以人民和政府为主体,组织裁兵救国实行委员会,筹集基金,分期裁撤军队,裁兵后采取征兵制。但这一主张始终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12.南昌起义
【答案】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领导发动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为挽救革命失败而决定发动的,具体领导者有周恩来、朱德、叶挺、叶剑英等。8月1日2时起义开始,数小时后,胜利占领南昌城。起义成功后在南昌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成立了以共产党人为核心,有国民党“左派”
,人士参加的领导机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联席会议宣言》和《中央委员宣言》。
8月3日至7日,起义军按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南下,随后接连遭受敌人攻击。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起义主要领导人分批撤离部队,周恩来取道香港到上海参加中共中央工作。起义军一部进人海陆丰地区; 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进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次起义由于缺乏坚持革命的经验等原因,在进入广东后遭遇强大敌人的围攻而失败。
二、论述题
13.南京政府的国家垄断资本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1)国民政府的国家垄断资本,也即国民党官僚资本,主要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凭借自己在国民党和政府中的特殊地位,靠内战和买办起家的。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形成,还取决于种种独占垄断经济的形成。
(2)1928年10月,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条例,规定“中央银行为特殊国家银行,在国内为最高之金融机关,由国家集资经营之”。1928年11月1口,中央银行在上海成立,宋子文任总裁,具有发行钞票、铸造国币、经理国库、经营国内外公债和买卖外汇等特权。同时,国民政府通过增加官股和派遣人员的办法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1935年,又将成立于1933年的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改组为中国农民银行。四行之外,国民政府还设立了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两个金融机构,垄断信托、保险等金融事业。同时国民政府还插手“小四行”等二流银行。这样就以“四行二局”为中心建立了一个金融垄断网。
(3)国民政府在完成对金融垄断的同时,也开始对其他经济领域实施统制。其先后设立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