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之间的“_____外交”打破了两国外交关系的僵局,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页。

【答案】乒乓

【解析】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这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2. 中国最早的类书是_____。

【答案】《皇览》

【解析】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巫时期,那时的大臣把“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原书己失传,现只有辑本。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北堂朽钞》。

3. 最早详细记述珠算的是《_____》

【答案】数术记遗。

【解析】“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书中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该书曾记载了十四种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种便是“珠算”。

4. 中国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后可以成婚,女子行笈礼则为_____岁

【答案】15

【解析】古代男子年20行冠礼,女子年15行笈礼以示成年。

5. 中国古代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始于_____代。

【答案】隋

【解析】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规定采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并于开皇八年设立“志行修谨”和“清平干济”两科,以选拔人才。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又在诸多科目中设立“明经”、“进士”一科,以考试策问取人。这就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因其基本做法是设立科目,以考试举士,故称“科举”。

6. 《爱莲说》的作者北宋时期的大思想家_____。

【答案】周敦颐

【解析】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托物言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我们道德品格的追求。

7. 公元618-907是中国_____朝时期。

【答案】唐

【解析】公元618年,隋场帝在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陇西豪族、驻守太原的大将李渊及其子李世民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起兵夺取政权,建立了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

8. 中国古代与海外交往的几条主要通道被称为_____。

【答案】海上丝绸之路

【解析】“海上丝绸之路”,从海上沟通着中国与外国的交往。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海上航线,是《汉书·地理志》所记的从西汉帝国的南疆到达印度洋的海路:即从今越南北部、广东、广西港口出发,经东南亚抵达今印度东岸和斯里兰卡。东汉时,中国人己经知道从波斯到红海的海路。

9. 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著作是东汉末年的《_____》。

【答案】《风俗通义》

【解析】应劭,东汉学者,其著作《风俗通义》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著作,原书三十卷、附录一卷,今仅存十卷,以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对两汉民间的风俗迷信、奇闻怪谈多有驳正,书中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古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

10.《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_____朝。

【答案】清

【解析】清代的大类书称为《古今图书集成》,成于康熙、雍正年间,初由陈梦雷主持编撰,雍正时改为蒋廷锡,是现存规模最浩大、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泛的一部类书。

二、判断题

11.在古代文献中,“库”是指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

【答案】错误

【解析】有文物佐证的学校,迄今所知最早的时代是在商代,因为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学校的名称,如庠、序、学、瞽宗等。从文献记载来看,大约“库”、“序”属于教育平民子弟的乡学。

12.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以草书出名,因其为人及书法如狂如癫,世称“张癫”。

【答案】正确

【解析】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以草书出名,因其为人及书法如狂如癫,世称“张癫”。韩愈说他“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13.四川峨眉山一乐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答案】正确

【解析】1982年,峨眉山以四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之地。2007年,峨眉山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14.《九章算术》中记载的直角二角形“勾二股四弦五”的关系,是世界卜关于勾股定理最早记录。

【答案】错误

【解析】《周骼算经》记载周代的商高提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即所谓“勾股弦定理”成为世界上关于勾股定理的最早记录。

15.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鼎盛时期,日本政府多次派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明与文化。

【答案】正确

【解析】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至隋唐时代达于频繁往来的鼎盛时期。日本如饥似渴地吸收中国文化,先后派出使团、留学生和学问僧到中国来吸取营养。

16.唐三彩代表了唐代高超的制瓷工艺,被誉为唐代艺术的瑰宝。

【答案】正确

【解析】唐三彩虽然属于低温烧制的陶器,但它伴随盛唐气象而出现,色泽鲜明亮丽,造型生动逼真,显示了盛唐文化的韵律,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精品。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期达到高峰。

17.《逍遥游》是老子所作。

【答案】错误

【解析】庄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同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但他在认识方面比老子更超然,在论述时比老子更幽默。他在《逍遥游》、《齐物论》等名篇中,表达了他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应体认自然之道,顺应自然之则。

18.在中国古代,生了女孩称为“弄璋之喜”

【答案】错误

【解析】生男孩称“弄璋之喜”,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古代纺织时用的陶制纱锭,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