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856环境微生物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革兰氏染色

【答案】革兰氏染色是指革兰氏染色法,又称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染色步骤如下:①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②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lrnin ,水洗去掉浮色。③用碘一碘化钾溶液媒染lmin ,倾去多余溶液。④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⑤用番红染液复染lmin , 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2. 生长因子

【答案】生长因子是指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嘌呤、嘧啶、生物素及烟酸等,有时还包括氨基酸营养缺陷突变株所需要的氨基酸在内,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3.

【答案】在最适温度范围内,

温度每升高

系数

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通常在之间。酶促反应的

酶促反应速率可相应提高倍,通常用温度

表示温度每提高酶促反应速度相应提高的因数。

4. 巴斯德效应

【答案】巴斯德效应是指氧对葡萄糖耗量的抑制现象。氧对葡萄糖利用的抑制作用机制是通

的相对含量及

和的相对含量的变化实现的。在有氧存在时

,通过电子传递体系被氧化,

不再有

母菌体的生长。使丙酮酸还原为乙醇,则乙醇随即停止生成,这有利于酵

二、简答题

5. 叙述利用转化进行基因重组的过程。

【答案】细菌转化过程可大体分为以下几步:

(1)感受态细胞的出现;

(2

(3

)的吸附:进入细胞内;

(4

(6

)解链;供体复合物;

片段,并能把它整合到自复制和分离等。

(5

)形成受体

其中感受态细胞的出现是关键。感受态细胞是能吸收外来的

态、菌龄、培养条件的影响。

6. 根据测量结果,为什么同种酵母菌的细胞大小不完全相同?

【答案】同种酵母菌的细胞大小: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如下:己的染色体组上以实现转化的细胞。感受态细胞的性质是由遗传性所决定的,也受细胞的生理状

由于酵母细胞在繁殖过程中,新生的芽体细胞要比母体细胞小,而且所有的细胞不可能达到完全同步生长,因此同种酵母所测得的细胞大小不完全相同。

7. 试简述微生物的命名方法。

【答案】微生物的命名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词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达,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

8. 请利用氧垂曲线说明水体的自净过程。

【答案】水体的自净过程如下:

(1)在污染物未排入水体之前,水体溶解氧浓度很高;

(2)当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水体中的好氧菌利用水中溶解氧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水中溶解氧下降,大气复氧开始,但是大气复氧速度小于微生物耗氧速度,所以氧垂曲线下降;

(3)在耗氧速度等于复氧速度点,水体溶解氧下降到最低点,此后,随着水体的自净,有机物被分解殆尽,复氧速度大于耗氧速度,水体中溶解氧浓度逐渐恢复到原有浓度,甚至达到饱和。

9. 微生物氮源的作用是什么?根据对氮源的要求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哪四类?

【答案】(1)微生物氮源的作用

氮源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原料,一般不提供能量。

(2)根据对氮源的要求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四类。

①固氮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分子合成自身的氨基酸和蛋白质。

②利用无机氮作为氮源的微生物

能利用氨、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微生物。有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产气气杆菌、枯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及藻类等。

③需要某种氨基酸作为氮源的微生物

它们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氮化合物合成蛋白质,而必须供给某些现成的氨基酸才能生长繁

殖。这类微生物叫氨基酸异养微生物。

④从分解蛋白质中取得铵盐或氨基酸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都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

三、论述题

10.污水生物净化中,细菌和原生动物分别担当何种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请评述。

【答案】在污水净化中,细菌是工作的主体,原生动物辅助。

(1)细菌的作用

①氧化分解有机物;

②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③具有指示作用,通过对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

(2)原生动物的作用

①指示作用,可根据原生动物的演替、它们的活动规律判断水质和污水处理程度;

②净化作用,大多数原生动物是动物性营养,它们吞食有机颗粒和游离细菌及其他微小生物,对净化水质起积极作用;

③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原生动物分泌一定的黏液物质协同和促使细菌发生絮凝和沉淀作用。

(3)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有利影响

①原生动物通过对细菌的捕食;能促进细菌的生长,使细菌的生长能维持在对数生长期,防止种群的衰老,提高细菌的活力,而且原生动物产生溶解性有机物质可被细菌再利用,促进了细菌的生长;

②细菌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凝集成絮状物,这种絮状物上的原生动物能加速絮凝过程;原生动物分泌的黏液对悬浮颗粒和细菌均有吸附力,促使了菌胶团的形成。

(4)原生动物对细菌的不利影响

原生动物中存在的某些类型(如纤毛类)具有吞食游离细菌的巨大能力,而游离的细菌个体小、密度小,较难沉淀,易被出水带出而影响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