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817外国文学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司汤达把《红与黑》的副标题设为“______”。

【答案】1830年纪事

【解析】《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小说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小说展现了“19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作品的题目富有象征意义:红,象征革命; 黑,意味着王政复辟时期的黑暗统治。

2. 19世纪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被称为______。

【答案】自然派。

【解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五六十年代不断发展,70至8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20世纪初逐渐衰落。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短篇小说《骚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形象的先河。米哈依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0年代,果戈理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俄国现实主义。

3. 20世纪初美国“揭露黑幕运动”的第一部小说是厄普顿·辛克莱写的《______》。

【答案】屠场

【解析】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有了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敢于面对美国的经济繁荣,正视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体现了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从而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把美国文学推上高峰。厄普顿·辛克莱在1905年发表的《屠场》是“揭露黑幕运动”的第一部小说,描写了肉类加工厂非人的劳动条件。

二、名词解释

4. 超现实主义

【答案】超现实主义是资产阶级艺术派别之一。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超现实。它源于达达主义,最先兴起于法国,之后逐步发展到世界各地。超现实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对视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其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5. 流浪汉小说

【答案】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产生于西班牙的一种欧洲近代小说,是城市兴起和经济衰退的

产物。流浪汉小说基本取材于现实,聚焦于城市无业游民的生活,多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他们自述身世的方式,按照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进行叙事,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客观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但是,因为流浪汉小说常常采用玩世不恭或同流合污的态度对待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所以,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流浪汉小说对于此后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特别是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无名氏的《小癫子》是西班牙最早的流浪汉小说。

6. 但丁的《论俗语》

【答案】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7. 新小说

【答案】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盛行于法国文学界的一种小说创作思潮,又称“反小说”。在哲学上,新小说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柏格森生命力学说和直觉主义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影响。新小说没有统一的美学纲领,其作家强烈地反对传统,要求全面革新小说艺术; 贬低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关切小说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并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取消人物的中心

,使读者由被地位,颠覆作品结构的完整性与逻辑性,打破语法规则的约束,给文本留下“空缺”

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创造者与参与者。阿兰·罗伯一格里叶、克洛德·西蒙、娜塔丽·萨洛特等为代表作家。

8. 乌利波(Oulipo ,或译为“潜在文学工场”)

【答案】乌利波,Oulipo 为,缩写,音译“乌力波”

,是一个由作家和数学家等组成的打破文本界限的松散的国际写作团体。它直译“潜在文学工场”

由法国诗人、作家雷蒙·格诺和数学家弗朗索瓦·勒利奥内创立于1960年,至今仍活跃于法国乃至

,后延伸出“有力量的,理论上的”等意世界文坛。“潜在”最初指“一定时间后起作用的方法”

义。最为知名的成员有卡尔维诺、乔治·佩雷克、雷蒙·格诺、雅克·鲁博等。就其本质而言,乌利波是一种具有精神同质趋向的文学思维方式。这种文学思维品质被认为是21世纪实验文学的曙光。

9. 《草叶集》

【答案】《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创作于1855年至1892年,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主要思想是讴歌民主和自由,倡导人类平等,赞美大自然,同情下层人民,谴责剥削罪恶。《草叶集》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

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三、简答题

10.怎样理解托尔斯泰笔下的“心灵辩证法”?

【答案】托尔斯泰在心理描写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这是他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出的巨大贡献。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度评价了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艺术,称之为“心灵辩证法”

(1)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演变,尤其关注心理过程本身以及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追踪描绘一些情感和心理是怎样演变成另一些情感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

(2)同时,托尔斯泰描写人的心理的复杂性时所关注的,不是人的心灵中那些阴暗、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内心世界复杂的矛盾斗争本身,而是性格发展和人们战胜黑暗与邪恶的能力。在这方面,他和把人的灵魂看作是一个无底深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明显差别。总之,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11.请你简单谈一下对法国古典主义的认识。

【答案】古典主义是17世纪兴起于法国,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主张国家统一,歌颂贤明君主; 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 在艺术上侧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提倡模仿古代,遵守三一律。它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二次文学思潮,是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产物,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是其创作的目的。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最具代表性,出现了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等。

(1)古典主义的产生基础

①法国封建王权的强大。当时,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封建统治者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巩固王权,发展工商业,设立专门机构控制文学艺术。

②理性主义哲学的兴起。17世纪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形成很大声势,影响到法国社会风气的变化,推崇理性、轻视感情逐渐成为时代的精神特征。

③文学自身发展的要求。经过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文学面临着较为繁杂的局面,就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对此进行适当的整饬也就符合文学发展自身调节的规律。

(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政治倾向性。古典主义文学拥护中央集权,歌颂贤明君主,强调国家利益的至高地位,要求文学为王权服务。

②注重理性。古典主义将理性看作时代精神的核心,强调个体对王权的服从,对义务的践行,主张克制情欲。

③模仿古代,遵循规则。古典主义将古希腊罗马文学视为楷模,重视艺术规范,尤其遵守三一律,推崇悲剧,主张运用严格的艺术规范,包括华丽、典雅的语言,处理旧有的题材,反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