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617土地资源学之土地管理学总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资源调查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2. 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是由土地利用和结构两种要素综合而成的整体,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一问题而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一个系统。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3.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4. 土地统计与土地登记
【答案】(1)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2)土地登记或称不动产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
土地权利登记简称土地登记,是确立土地权利的法律依据。世界主要有三种登记制度: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我国采用的登记制度是权利登记制。
5. 土地转让
【答案】土地转让是指土地所有人将土地所有权有偿或无偿地转移绘他人。土地转让行为只能发生在土地私有制的社会里,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土地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因而不允许土地转让。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受让人仅
对土地享有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属于国家或集体。
6. 土地质量
【答案】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的表示。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土地质量可以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即土地特性指标综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
二、简述题
7. 简述我国土地产权的法律规定。
【答案】(1)土地产权是指权利人在其权利存在的土地上,为实现其利用土地的目的,分别依法行使其权利时对土地的用益、流转、管理权。土地产权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它们以分别行使为主,亦可相互结合。
(2)我国土地产权的法律规定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即国家和集体二级所有的制度: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了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从根本法层次上确立了我国土地使用制度; 1986
,从财产权的角度阐述了土地使用权的内容; 同年的《土地管理法》对我国的土年的《民法通则》
,对房地产开发、交易中的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作了专门规定; 1994年通过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土地产权问题作了相应规定。
②行政法规规定了我国土地权利的取得及流转;
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自一次系统阐述了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划拨等取得方式及相应权利内容。同时发布的《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及以后颁布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行政法规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作了辛上充规定。
③相关规章规定了我国土地权属管理的具体内容、程序和方式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国土资源部先后制定和颁布了《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土地登记规则》、《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具体规范了我国土地权属管理的内容、程序和方式,成为实践中我国土地权属管理的直接依据和土地产权制度法律规定的有益补充。
8. 简述地价的特点。
【答案】(1)地价格是关于土地权利利益的价格
土地是一种财产,能给人们提供恒久的产品和服务,而这种产品和服务的获得都伴随着土地权利的限定。因此,土地买卖实质上是一种则一产权利的买卖,人们购买土地并不是要购买土地
本身,而是购买土地获得收益的权利。
(2)地价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不依生产成本定价
由于土地是一种自然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没有价值,因而其价格也就不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既然土地不是劳动产品,也就无所谓生产成本,所以,土地价格也就不会以土地价值或生
产成本为依据。这意味着,在对土地估价时估价人员的主观因素对土地价格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
(3)地价主要是由土地需求决定
一般商品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该商品的市场价格,然而,土地却不同,在宏观上土地的实质供给(即自然供给)是不能改变的,土地的经济供给弹性也很少。因此,相对于需求而论,土地供给的变动总是小的。这样,土地市场价格就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当社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大时,地价不断上涨; 反之,当社会或某一地区人口减少、经济衰落,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减少时,地价就下跌。当然,从微观上看,在某一个具体地域性市场上,土地的供给是可变的,特别是对某一购买商而言,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它可以在众多的土地供给中选择自己所需土地。
(4)地价呈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人地比率不断增大,社会对土地需求日益扩大,从而使地租有不断上涨的趋势,也即土地的社会利用效益愈来愈高。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意味着高技术、高投资的产业日趋发达,工人的劳动总量在生产中的比重日趋缩小,从而整个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在提高,这使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从而导致利息率有下降的趋势。地租的上升和利息率的下降,也就决定了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5)土地价格大多是随个别交易而形成,一般没有统一的市场价格
在理论上,可以根据土地的供给和需求来确定土地的市场价格,但是,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它无法像其他产品一样可以到处流动,因而使土地市场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这样,土地几乎不能在统一的大市场内流动,不能形成统一的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在各地域性市场之间,土地价格很难相互影响,所以,土地价格一般是在地域性市场内根据其供求情况,交易双方当面论价成交。
9.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答案】(1)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
①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能够全面摸清土地资源的家底,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利用类型、利用水平,以及土地的权属界线,为日常地籍管理,建立健全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提供科学的数据。
②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农业、工业、交通、公共事业等方面的用地比例进行合理配置。所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
③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