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实验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出几个实验范式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应用,提出它们的理论设想。

【答案】实验范式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设计一般是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以及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或新提出来的概念。

典型的实验范式有:

(1)斯楚普测验(stroop test)

①在斯楚普测验中使用一系列颜色词,但词义与书写该词的颜色不匹配。例如,“红”字用绿色写。实验中当要求被试尽快说出字的颜色时,被试常常自动地首先把字读出来了,这就是颜色命名的过程与读字过程的竞争。由于阅读是一种自动化过程,因此人们倾向于先读字,这样,字义的自动加工过程就干扰了有意的颜色命名的过程。

②斯楚普测验最初是研究言语过程的一种实验范式。后来研究者通过稍加改动将它广泛应用于个别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大脑左右半球差异等领域。近年来,人们又将斯楚普范式应用于记忆、无意识知觉的研究中。

(2)加工水平效应(the level effect of processing)

①非随意学习中,要求被试回答有关单字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要求进行不同水平的加工。后来的记忆成绩是不同水平加工的函数。深层的有关意义的加工导致最好的保持,其次是语音的加工,最差是字形的加工。

②加工水平效应主要运用于记忆研究领域。

③Craik 等人认为,短时记忆中复述的性质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机械复述(即死记硬背)对回忆帮助不大,只有涉及意义的复述才会导致良好的记忆。加工水平范式正是上述思想的体现。

2. 怎样理解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似物理学的规律?

【答案】以认知心理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认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主要潮流曾大大推动了心理学的前进,但是认知心理学仅强调用计一算机程序来类比人的心理过程,即仅仅从软件层次上来进行类比,而不涉及硬件,不涉及产生心理过程的大脑。这表明它遵循的是信, 论的思想,即只强调信息本身,而认为信息的载体是无关紧要的。这是一种只强调形式而小重视物质本身的倾向或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己获得成功,它对物理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都给予统一的描述和解释。但是,几十年来,这种方法己使人工智能不时陷入困境,它应用于心理学的局限性也愈来愈明显。

(2)在知觉、注意、表象、记忆等基本过程中常常出现对立的观点和流派而看不到解决的前

景。心理学可能应当从生物学中得到启发。生物学的知识依赖于对千百万种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研究,每种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千差万别。因此,仅仅在最抽象的和质的水平上才能谈论生物学的最一般的规律,许多生物学的规律都只适用于单一的物种。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过程。因此,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小似物理学的规律。

3. 举例说明什么是过程效度? 什么是结果效度?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

【答案】(1)过程效度

过程效度是基础研究的目标,关注的是表面结果背后的基本心理过程,通常是研究极为基本的心理过程以便概括为普遍规律。例如,基于空间的注意或基于物体的注意的实验范式,分别对“空间”或“物体”作了严格的、清晰的规定。

(2)结果效度

结果效度是应用研究的目标,关注的是行为变化本身。例如,在预防交通事故的研究中,事故频率是关注的焦点。在学前教育的研究中,词汇量与社交技巧是关注的焦点; 应用领域的研究者想要把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获得的结果推广到更一般的场合。

(3)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

结果效度与过程效度各有两个水平:内部水平与外部水平。内部水平指研究在某具体情景设置下的有效性,外部水平指超出该具体设置的概括化。

内部结果效度的评估始于统计显著性检验,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意味着特定设置下的研究结果是有效的,而不是随机产生的; 但外部结果效度的评估要求超越统计的推论,例如,当把动物实验的结果推广到人类时,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内部过程效度与外部过程效度的评估都依赖超越统计的推论,这是因为过程效度本质上不是数据、事实本身,而在概念。

4. 为什么称人脑为社会脑?

【答案】从强调社会认知的重要性方面,可以把大脑称为社会脑。因为大脑与社会文化认知有紧密的联系。社会认知是指对他人的理解,现在己发展成包括广泛心理过程的领域。其中核心的过程有理解他人、理解自己、自我与他人的互动。人脑的某些区域负责行走、谈话或呼吸一样,大脑也己发展出特殊的机制来面对社会的环境,即执行社会认知的功能。

(1)理解他人的社会认知的脑机制研究表明,社会认知和非社会认知在加工与提取两个阶段激活的脑区不相同,社会认知的记忆形成与背内侧前额叶相关,而非社会认知的记忆却与右侧海马相关。

(2)移情的个别差异与脑区的机会差异有很好的相关。如对疼痛的研究发现,感受他人的疼痛和自己的疼痛都激活了前扣带回与前脑岛,而自己受到疼痛还特异的激活了后脑岛、次级躯体感觉皮层、感觉运动皮层以及扣带尾部。

(3)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的自我概念的差异,东方亚洲人是互倚型

自我的一部分,而西方人则是独立型自我的一部分。

(4)前扣带回和纹状体是与人类被试进行合作的社会互动的神经基础。

(5)文化信息对人类的知觉偏好产生影响,它们与前额叶的背外侧区域以及海马的活动有关。

5. 比较快速启动范式与边界范式的特点。

【答案】(1)快速启动范式

Serene 和Rayners (1992)为了研究阅读任务中启动时间的进程而设计出快速启动范式(fast priming paradigm)。在该范式中,句子中的目标刺激位置前设有边界,该边界只在实验程序中设定,不在屏幕上呈现。在读者的眼跳越过边界之前,目标刺激位置起初是一个掩蔽刺激; 当读者的眼跳越过该边界时,启动刺激代替掩蔽,但呈现的时间很短暂,之后目标刺激代替启动刺激。

(2)边界范式

边界范式是Rayner (1975)为研究阅读过程中,中央凹视觉区域外的信息线索对阅读的影响而设计的,可以很精确地考察阅读过程中注视点右侧获取信息的范围、类型和副中央凹处信息加工情况。

(3)快速启动范式与边界范式的关系

①相同点。两者都设置不可见的边界。

②不同点。在边界范式中,只有目标刺激替代预视刺激; 在快速启动范式中,启动刺激先替代首先呈现的掩蔽刺激,之后启动刺激又被目标刺激替代,因此目标刺激位置处刺激变化的次数史多和更复杂。因此,也更有利于实验者进行操纵和开展研究。

6. 试分析公平与不公平对移情的影响。

【答案】Singer 等人(2006)进一步研究移情反应是怎样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调节的,即怎样受公平与不公平的感受调节的。

(1)实验过程

①实验前的游戏

a. 游戏目的

通过连续重复的囚徒两难游戏,被试确定哪一个实验者同伙是公平的,哪一个是不公平的。 b. 游戏过程

采用囚徒两难游戏进行。每次游戏中只有两个人:被试A 和实验者同伙B. 实验者同伙有两个,分别扮演值得信赖的和不值得信赖的人。每次游戏中,被试与实验者同伙各有10元钱,如果A 信赖B. 而B 也信赖A , 那么,两个人都会大大增加钱数。游戏中,A 首先做出决定,如果A 信赖

B. 把10元钱都送给B ,按照游戏规则,此时A 给B 的10元钱将增加3倍变成40元,这样,B 就有50元。然后,B 可以选择返回较多的钱,如25元给A (诚实可信行为),也可以选择返回一点点钱,如1元钱(不诚实可信行为)。在第一种场合,两人各得25元,在第二种场合,B 得49元,而信赖B 的A 只得1元; 另一类游戏结果是,A 不信赖B , 不把钱给B ; B 当然也不信赖A ,不把钱给A. 这样,每人各有10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