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84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流派与社会心理学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比的监控。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①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宫能。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整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从无意识
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2. 陈述性记忆
【答案】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3. 再造想像
【答案】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的再造想像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水平比较低。再造想像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再造想像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4. 视觉搜索
【答案】视觉搜索是指视觉系统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二、简答题
5. 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答案】(1)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
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①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
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②四个有关的方面: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 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四是言语的发展。
(2)主要研究方法
①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几个月或几年)追踪研究相同的被试。这种研究关注的是某些具体心理特质的变化,如:语言、智力或感知能力。
②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每一个年龄组称为一个“群体”。
③群体一连续研究。这种方法克服了纵向和横断研究的缺陷,具体操作为: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各个群体进行纵向追踪研究。
6. 什么是短时记忆? 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短时记忆的定义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一1分钟。一般包括两个成分:①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急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其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士2个单位,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②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2)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
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①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记忆广度的高峰在上午10点30分左右,而整个下午都在下降,晚上效率最低。
②组块,即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为7士2。可以利用己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来达到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目的。例如,数字
的人都能够形成一个块191954,知道这是爆发“五四运动”的年代。
③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语义的加工效果要好。
同时,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此外,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材料的系列位置也会影响短时记忆的编码。 凡熟悉中国现代史
三、论述题
7. 试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答案】(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在现有手段和目的之间进行分析,寻找策略从而达到目的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具体心理过程分为4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①发现问题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
②分析问题是找出问题的要求和条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③提出假设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或途径。
④验证假设就是通过实际活动或思维操作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真正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问题解决的各个阶段并非完全遵循这一顺序,当验证假设阶段发现某一假设不能解决问题时,』思维过程直接再次进入分析问题或提出假设阶段,重新进行问题解决过程。
(2)纽威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的概念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
8. 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 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是什么?
【答案】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渊源
①近代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唯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笛卡儿把统一的心理现象分成了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身体组织,而另一个方面是独立于身体组织之外的,因而陷入了二元论。笛卡儿还相信“天赋观念”,即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而是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做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这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有直接的影响。他对理性和天赋观念的重视也影响到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
经验论则主要起源于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经验论反对“天赋观念”说,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哲学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斗争一直持续到现代,并表现在现代心理学各个理论派别的斗争上。
②实验生理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客观的研究方法
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19世纪中叶,生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50年,德国科学家赫尔姆霍茨测量了神经的传导速度,为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应用反应时的测量方法奠定了基础。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确定了言语运动区,加深了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大脑机能分区的认识,而且对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个时期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在感官生理学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也为心理学用实验方法研究感知觉问题奠定了基础。
(2)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二战后,心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某些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观念受到攻击,而新的心理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