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公管院教育经济管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类比分析

【答案】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分析是指把这种相似性研究创造性地用于政策问题的构建中,寻求政策问题的成因、性质及类别的方法。人们在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分析法往往能够奏效,在构建政策问题时,有三种不同的类比形式可以运用:人的类比、直接类比和想象类比。

2. 间断性均衡

【答案】间断性均衡认为,利益集团政治权力在长期来看是平衡和相对稳定的,而一旦公众对公共性的理解突然有了变化,或者集团寻求打破已有的利益格局,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大多数情形下,美国的政策过程呈现的是一种稳定和渐进主义的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偶尔会出现不同于过去的重大变迁。间断性均衡框架的核心在于,长期的稳定之后会有一个急剧的改变,然后又是一个长期的稳定时期。因此,不能简单用渐进决策模型来解释政策改变,政策并不是一直都处于一种渐进的逐渐的改变过程当中。

3. 执行评价

【答案】执行评价是指对执行过程中的公共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价。由于公共政策的复杂性,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公共政策主体在制定政策时难于预料的,只有通过执行才能暴露出来。执行评价就是具体分析公共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以确认公共政策是否得到严格贯彻执行,是否作用于特定的对象,是否按原定政策方案执行,人、财、物等政策资源是否充足、到位,公共政策环境是否发生了重要变化,执行机构和人员的效率、主动性、原则性和灵活性如何。

4. 支持联盟

【答案】支持联盟认为,分别探讨政治家、压力集团和行政管理者的作用根本就是离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把政策过程看成是政策支持者的联盟。在支持联盟框架中,支持联盟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因为促使各个集团走到一起的,不仅是共同利益的驱使,也是共同知识和信仰使然。这些集团以他们的共同价值和信仰为基础加入政策的争论中,对解决方案进行竞争和妥协。

5. 事实分析

【答案】事实,简单地说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事实分析,要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人们往往按照经验的方法,对客观现实进行一定因果关系的描述性研究。比如,人们可以真实地

描述公共费用的多少以及使用情况等。由此提供给政策分析的信息,往往是描述性信息。所以事实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实际,排除一切主观干扰。

从政策分析的研究角度来看,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必须搞清楚。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客观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但在描述事实时,不论是判断、推理还是分析、综合,都离不开价值趋向的引导。同样一个客观事实,人们在观察上明显地表现出主体的价值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事实,是具有价值的事实。

6. 优序图分析

【答案】优序图分析是指一种用矩阵图示的办法分析各因素(条件)对目标(项日成败、服务质量)的重要程度,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即把那些复杂的比较与选择方案问题,转化成两两比较,以便于分析。

7. 线性规划

【答案】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的最大化,即以消耗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使产出最大,也可以使投入达到最小。

8. 正式评价

【答案】正式评价是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其在公共政策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结论是政府部门考察公共政策的主要依据。正式评价具有评价过程标准化、评价方案科学化、评价结论比较客观全面的优点。其缺点是,对开展评价的相关条件要求苛刻,不仅要有足够的评价经费和掌握系统的相关信息,而且对评价者自身的素质有比较高的要求。

二、简答题

9. 渐进模型有何特点?

【答案】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的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或抽象化的代表,在研究公共政策时我们通

常会建立一些抽象的模型,这些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认识和分析公共政策。

渐进模型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分析问题、明确目标、提出方

,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案、优化选择等)

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也就是“积小变为大变”的过程。

渐进模型的特点主要包括:

(1)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

重打鼓另开张。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策的缺陷。

(3)渐进模型强调日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不是金口玉言,一劳永逸,要注意反馈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

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验、不断反馈和调整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像蚂蚁向其巢穴的爬行,一边探索一边前进。渐进模型的这一特性有利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持久性结果。社会是一个惯性很大的系统,覆水难收,越是严重的错误越难以完全纠正。如果把步了迈得小一些,发现了问题就能够及时纠正。

然而,渐进模型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偏见,不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特别是在人口剧增、资源匾乏、环境污染、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社会动乱、战争爆发这些突变的形势下,渐进模型显得无能为力。

10.何谓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有何特点?

【答案】(1)战略管理的含义

战略管理是指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日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和科学。其中战略是指一个组织的总目标,它涉及到一个时期内带动全局发展的方针、主要政策与任务。

(2)战略管理的特点

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战略管理是在一个组织的现在和未来之间架起的桥梁。通过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及组织成员理解组织的愿景、使命、目标。

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战略管理通常涉及或关注组织发展的总体的格局,即战略管理关注全局或非局部,关注较长远的利益而非当前利益。

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的基本宗旨便是利用外部机会化解或回避外部威胁。

④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战略管理从决策角度可以视为进行重大决策的客观、逻辑的方法,因为其旨在对定性和定量的信息进行分析,以便在不确定情况下作出决策。

⑤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由于组织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组织应持续不断地关注内部与外部事变及发展趋势,以便必要与及时做出调整。战略管理的目标便是组织能够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持续不断地对外在环境作出反应。

⑥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前瞻性思考的特征在于:向前看; 寻找问题和机会; 寻找重构问题的新方式以便将负面的东西转为潜在的正面性,开启新的发展途径; 把握、形成和发展机会使其能够实现。“由内而外的管理哲学”即脱逃自我中心,从他人或外在环境的观点来看组织问题,而非从自己组织内部去诊释外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