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615社会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堕距

【答案】文化堕距,是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

,或称“文化堕距”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

2. 差序格局

【答案】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差序格局”深刻地概括了传统中国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极宫学术活力,因此引发了当代社会学家们的热烈讨论。

3. 社会互动

【答案】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4. 社会工作

【答案】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5. 初级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他认为,初级群体“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和合作等特征。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指它们对于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是基本的”。根据库利的解释,所谓初级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也属于初级群体。

6. 社会系统

【答案】社会系统是由行动者同其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的。通常所说的“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是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统。除了社会之外,社会系统还包括那些在其环境中自给自足程度不那么高的二人组合关系、小群体、家庭及各类组织等。社会系统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附属系统,它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角色)的制约,因此,它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

7. 内化

【答案】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

,它反映了将内射和认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

人的一致性形象中。

8. 理性命题(霍曼斯)

【答案】理性命题是霍曼斯在其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中提出的一项命题,是指人们在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他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结果总价值一也增大的行为。理性命题既是对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的概括,又是对它们的限定。它力图指出:人是一个会合理盘算的功利主义者。在行动前除了要考虑行动结果的价值,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得到。如果报酬的价值很高,但可能性很小,那么行动者采取这一行动的可能性不会大。过一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明:行动一价值(可能性)。

二、简答题

9.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有何特点?

【答案】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控制手段,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规范体系。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法律具有阶级性、广泛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1)阶级性是指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本质是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广泛性是指法律的控制范围遍及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强制性是指法律的实施以国家机器的强制力作为保证,对于触犯法律的社会成员,国家将运用强制力量予以制裁和惩罚;

(4)稳定性是指法律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不变的,因为法律从酝酿到制定有严格的程序,而且法律的稳定性也有助于执法严明、规范明确,有利于社会稳定。

10.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特点与类型。

【答案】(1)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2)社会互动的特点

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

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 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

④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

⑤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3)社会互动的类型

①一人互动、二人互动与多人互动(根据参与人数划分)

a. 二人互动关系可以获得在其他任何社会形式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

b. 当三人组中有两人发生冲突时,由于相互关系的不同,第三者可能扮演多种不同角色,主要有:中间人,以局外者的身份、公平和客观的态度来调解双方的冲突; 仲裁人,冲突双方都认可、能以公平的态度做出解决冲突的最后决定; 从中渔利者,利用两人实际的或潜在的冲突来获取个人利益的人分裂者和征服者,故意挑起和助长两人之间的冲突以便从中获利。

c. 在多人关系中,会形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为复杂。在大型群体中,个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其他个人,而是似乎超越了个别成员之上的客观结构。在正式组织中,往往会形成明确的分工和严密的组织规范来制约人们的互动。

②人际互动与群体互动(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划分)

a. 人际互动是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作用过程。

b. 群体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群体成员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而是作为群体的代表出现,其行为方式也较为正式。

③熟悉情境互动、工作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

a. 熟悉情境互动,是指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情境,交往双方没有特定的目的,较为随意,没有必要严格遵守规则或社交礼貌。

b. 社交情境互动,是在社交场合中发生的,人们往往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无其他的目的。其互动过程也有一定的情感投入,有助于促进关系的发展。

c. 工作情境互动,是人们在工作场合和工作时所进行的互动过程。此情境中人们的行为往往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在其所属职位上代表了其所承担的角色或所属的群体。

④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划分)

a. 情感性互动,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互动过程。是人类社会互动中最常见、与人的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互动过程。

b. 工具性互动,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日的而与他人互动,互动只是达到日的的一种工具,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