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问题

【答案】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②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和失调现象,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 常人方法学

【答案】本土方法论,又称常人方法学、俗民方法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它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3.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5.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①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种种措施; ②狭义的社会福利则专指对社会生活有困难者进行帮助。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有:社区医疗保健网络、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劳动就业培训与指导中心。

6. 社区

【答案】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

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7. 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是,有时候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 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8. 主文化与亚文化

【答案】(1)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力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亚文化的类别有:①民族亚文化:②职业亚文化:③越轨亚文化。

二、简答题

9. 城市化的涵义和动力。

【答案】(1)城市化的涵义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2)城市化的动力

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工业化导致工商服务企业在特定地域集聚。同时,山于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必然促进农村人日的城市化。

②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趋势必将改变农村社区的固有特点,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实现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劳动方式,缩小了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差距。而在全面机械化基础上的农业自动化的实现,将使农业生产几乎完全可以在人下控制的条件下,采用类似工厂的生产方法来进行。这种目前尚只存在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工厂化的趋势,预示着作为典型农村的基础的传统农业,必将否定自身而

接近或变成类似于工业的活动,而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必将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

③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促进了农村的城市化

现代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地,不仅吸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同时,城市文明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与扩散。散播到农村的新技术、新工具、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用品等,又必然引起农村地区发生变化。从物质方面看,它会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农村社会分化和分工创造物质前提; 从精神方面看,推动农村居民向往、学习并接受现代城市文明。所有这些,都促进着农村的城市化。

10.简述福柯的系谱学特征。

【答案】(1)福柯反对靠某种社会理论来把握某一社会或历史时期的基本结构与意义的意图。他认为普遍化理论的缺陷在十简单化倾向和排他性特征。要正确地理解千差万别的社会冲突与运动必须采用地方性、灵活多变、暂时性的话语。

①谱系学就是“能够阐明知识、话语、客体领域等事物之构成的一种历史形式,它不需要参照某个主体,不管这个主体是否超越了事件场,还是顶着空洞的身休贯穿于历史”。

②谱系学主要是揭示当前的主体话语与实践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并试,图揭示出客观化的理性形式及其真理与知识体系作为历史性的偶然而非永恒的必然力量是如何形成的,恢复被总体化叙事所压制的自主话语、知识和声音。福柯指出,支配性话语对社会的规范化和对人的塑造,如肉体、欲望、自我、各色人群等都受到权威话语的约束和规范。

(2)福柯的权力谱系学分析,揭示了隐蔽在中立或友善面具下的权力与统治的实际运作状况。他把权力定义为:“各种力量关系的、多形态的、流动性的场,在这个场中,产生了范围广泛但却从未完全稳定的统治效应。”代权力是一种关系性权力,它在无数的点上被运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并且从来都不是某种可以获得、抓住或分享的东西。根本不存在或可供争夺的权力源泉和中心,任何主体也不可能占有它,权力纯粹是一种结构性的活动。权力是分散不确定的、形态多样的、无主体性的和生产性的,它构建了个体的躯体和认同。权力和知识的历史分析表明,知识通过把人们构造为主体来生产权力,知识被用于支配主体。

(3)福柯的权力谱系学得出的结论是:“话语是危险的,那些掌握权力的人试图对那些他们认为对自己构成潜在威胁的话语形式施加控制”。因此,“在一个像我们这样的社会中,真正的政治任务应该是去批判那些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中立而又独立的制度的运作; 应该用批判的方法揭去这些制度隐蔽地发挥其作用的政治暴力的假面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它们”。

11.简述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的关系。

【答案】(1)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的联系: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来说,社会关系是通过社会行动和社会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在某一社会生活(社会活动)领域中进行多次交往,进而形成某种较为固定的交往模式,这就是社会关系。这样看来,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是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只有在社会交往(相互的社会行动)中才能形成。同样,当一定的社会关系形成之后,它就会对人们的社会行动产生规范的作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