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明後期孟學上承平緩過渡的元代孟學和明前期及中期孟學,下啟全面興盛的清代孟學,是中國孟學發展史上重要的轉折期。這一時期研究孟子的學者,爲了突破宋元以來僵化的研究狀況進行了多方的探索,在義理詮釋和考據研究兩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由於過去學界對明代孟學的評價不高、關注較少,使得學界對明後期孟學的研究也比較薄弱。目前學界還沒有對明後期孟學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的專著,因此本文將明後期孟學列為研究对象,力圖通過系統梳理明後期孟學研究的狀況,以此勾勒出明後期孟學發展的脈絡,彌補這一時期的研究不足。
本文在盡力收集明代後期孟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李贄《四書評》、張岱《四書遇》等義理闡釋類研究著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兼顧明後期以陳士元《孟子雜記》為代表的考據類研究成果,對明後期孟學進行了較系統的梳理。本文通過對社會歷史背景、文化學術背景等方面的分析探尋孟學在明後期的發展特點,在尽力吸收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文獻學、哲學等理論知識方法,從義理研究、考據研究兩個方面,採用宏觀與微觀、點與面相結合的方法,對明後期代表性的釋孟文獻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詮釋方法和特點,總結明後期孟學研究的歷史影響。
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部份是明後期孟學概述。本部份第一節從政治經濟及思想兩大方面分析明後期孟子研究的歷史文化背景。第二節綜合背景進一步分析明後期孟學的總體特點。
第二部份是明後期以義理為主的孟學研究。本部份分析明後期釋孟著作中義理闡釋方面的研究,主要以李贄《四書評》、張岱《四書遇》為例分析研究明後期學者對孟子“人性論”、“仁政論”等思想學說的闡釋。
第三部份是明後期以考據為主的孟學研究。本部份主要在分析明後期孟子考據學研究概況的基礎上,以陳士元《孟子雜記》為例探討明後期學者對孟子其人其書的考證研究。
第四部份是論文的結束語,綜合明後期孟學研究狀況分析其歷史影響。
通過探討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結論:
第一、在明後期特定的歷史背景影響下,明後期孟學呈現出對程朱理學和王學的繼承和修正、與“四書”學共同發展、義理與考據並行三個特點。
第二、明後期義理之學仍是主流,義理類孟學研究著作數量超過考據類著作。明後期以義理為主的孟子研究在王學影響下對孟子的人性論、仁政論等思想最為關注,主要有以心學為宗、關注現實、自由解經等特點。
第三、明後期孟子考據研究逐漸興起,出現的考據著作數量超過了前期和中期。這一時期以考據為主的孟子研究主要有考據內容涉及廣泛、考據手法多種多樣、考據著作以資料彙編為主三個特點。
第四、明後期的孟子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歷史影響:明後期孟学突破了程朱理學影響下僵硬的孟學研究格局,為清代孟學的活躍探討創造了條件;明後期孟學關注現實的研究特點使此後的孟子研究更加務實;異軍突起的考據學研究為清代孟學考據研究盛行做了準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