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税收管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以下属于偷税的行为是( )。

A. 不设账簿

B. 不提供记账凭证

C. 虚假申报

【答案】C

【解析】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2. 某纳税人有意隐瞒收入,造成少缴税款30万元,税务机关对其处理为( )。

A.3年内可以要求补征

B.3年内可以追征

C.3年至10年内追征

D. 无限期追征

【答案】D

【解析】不同情形下的税款补征和追征:①因税务机关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②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5年。③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3. 税务机关针对纳税人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税款征收方式。根据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

对于纳税人财务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不固定,零星分散的,适用的税款征收方式是( )。

A. 查账征收

B. 查定征收

C. 查验征收

D. 定期定额征收

【答案】C

【解析】A 项,查账征收一般适用于财务会计制度较为健全,能够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单位;B 项,查定征收一般适用于账册不够健全,但是能够控制原材料或进销货的纳税单位;D

项,定期定额征收一般适用于无完整考核依据的小型纳税单位。

4.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为( )。

A. 双方权利不平等、义务平等

B. 双方义务不平等、权利平等

C. 双方权利、义务均平等

D. 双方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答案】D

【解析】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是因为征纳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所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5. 下列各项关于纳税申报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扣缴人不得采取邮寄申报的方式

B. 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不必办理纳税申报

C. 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D.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及其所纳税种确定的纳税申报期限不具有法律效力

【答案】C

【解析】A 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B 项,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D 项,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规定,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及其所应缴纳的税种等相关问题予以确定的纳税申报期限,跟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 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内或税务机关依据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视同申报,这种方式称为( )。

A. 直接申报

B. 间接申报

C. 简易申报

D. 简并征期

【答案】C

【解析】A 项,直接申报是指纳税人自行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B 项,间接申报是指纳税人采取邮寄、数据电文等方式进行纳税申报,而不是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申报的方式;D 项,简并征期是指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采取将纳税期限合并为按季、半年、年的方式缴纳税款。

7. 下列我国现行税种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税种是( )。

A. 消费税

B. 关税

C. 个人所得税

D. 房产税

【答案】C

【解析】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是指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收管理,收入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享的税种,具体包括増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AD 两项属于地方税;B 项属于中央税。

8.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当进行税务登记的有( )。

A. 未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B. 企业在境内其他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

C. 不从事生产经营只缴纳车船税的社会团体

D. 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但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

【答案】B

【解析】AC 两项,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发生应税行为以及只缴纳个人所得税、车船税的以外,都应该申报办理税务登记。D 项,在我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实行源泉扣缴,以对非居民企业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因而其自身不需要进行税务登记。

9. 处罚公开、公正、过罚相当原则中的“过罚相当”是指( )。

A. 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B. 行政处罚法要求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C. 行政处罚法要求对违法行为实施处罚的程序必须公开

D.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答案】A

【解析】过罚相当,要求立法所设定的违法行为与行政处罚相适应,作出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处罚轻重适度。BC 两项是“公开”的含义;D 项是“一事不二罚”原则的内容。

10.税务机关自纳税人应缴纳税款的期限届满之日起( )内有权要求纳税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缴纳税款、滞纳金。

A.10日

B.15日

C.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