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568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之会计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未达账项
【答案】未达账项是指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所形成的—方已登记入账,而另—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事项。例如,企业存入银行的存款,企业己登记入账,增加了银行存款,但银行因尚在办理手续,在编制对账单时还未入账以增加企业的存款等。
未达账项主要是因为企业和银行收到结算凭证的时间不—致所产生的。企业和银行之间可能会发生以下四个方面的未达账项:①银行己经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银行的收款通知因而未收款入账的款项,②银行己经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银行的付款通知因而末付款入账的款项,③企业已经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办理完转账手续因而未收款入账的款项,④企业己经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办理完转账手续因而未付款入账的款项,如,企业已开出支票而持票人尚未向银行提现或转账等。
2. 合并报表与分部报告
【答案】(1)合并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简称,它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合并报表由企业集团中的控股公司(母公司)于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分部报告即财务分部报告,是指对一些在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都有业务的企业,按其经营业务的不同性质或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分别编制、报出的财务报告。其中所按经营业务不同性质编制的分部报告一般被称为业务分部报告,而按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编报的分部报告被称为地区分部报告。
(3)合并报表与分部报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①种类不同。合并报表包括合并利润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分部报告可分为业务分布报告、地区分布报告。②两者在财务报告中的地位不同。合并报表属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内容,而分布报告是属于报表附注中的一项内容。③两者的应用前提不同,合并报表必须是存在母、子公司的前提下才出现的,而分部报告只要企业的业务种类或者地区范围比较大就可以进行,不受母子公司存在的影响。
3.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答案】(1)在会计上,根据交易法计算的利润成为会计利润。所谓交易法,是指以一定期
间所发生的交易(经纪业务)或其他事项所产生的收入与费用(包括营业外收入及营业外支出)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的利润。由于这种方法能够详细说明利润的来源情况,有助于预测未来的损益,因而为会计界普遍采用。我国的利润总额就是根据这种原则来确定的。其公式为: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经济利润是公司的实际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989D 。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投资收益率-投资成本×资本成本率。经济利润法的实质是试图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以评价资源配置的经济性。在实践中,经济利润往往用于不同企业经营业绩的比较; 在企业内部,经济利润通常称为激励奖惩的基础。经济利润指标与传统会计利润指标相比有两个突出的优势:一是便于不同企业在经济性方面进行直接比较; 二是适应了经
,从而为济发展内生变量的变化,将利润指标直接表述为“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综合作用的结果”
完善现代企业分配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经济利润的计算,在资本成本这一指标数值的确定上尚未形成公认的方法,与会计的“可靠性”原则不适应,因而没有在现代会计制度和实务中得到普遍应用。
二、简答题
4. 在会计上为什么要设定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与企业法人主体有何异同?
【答案】(1)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所加工整理的会计数据均被界定在—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之内。
只有明确会计主体这—基本前提,才能使会计的核算范围得以清楚,才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独立地反映出来,企业的所有者及债权人,以及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会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才有可能从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中获得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从而作出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或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
(2)会计主体作为—个经济实体与企业法人主体是不完全相同的。法人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 而会计主体则是按照正确处理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关系的要求而设立的。尽管所有经营法人都是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就不—定是法人。
5. 什么是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 有哪几种计算方法?
【答案】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是指,在借贷记账法下,通过账户余额或发生额合计数之间的平衡关系,检验记账工作正确与否的—种方法。这种平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全部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 ②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③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试算平衡有总分类账户余额的试算平衡和总分类账户的发生额的试算平衡两类。在借贷记账法下,总分类账户的余额的试算平衡公式为: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合计; 总分类账户的发生额的试算平衡公式为: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上述试算平衡通常在月末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的形式来实现。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总的来说,有两种计算方法:
(1)发生额平衡
经济业务发生后,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账时,借贷两方金额必然是相等的。当—定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都记入相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也必然相等。因此有公式: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一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利用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可以检查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也可以检查—定会计期间内所有经济业务记录的正确性。
(2)余额平衡
以借贷记账法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作为理论依据时,资产类账户都表现为借方余额,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应该与资产总额相等;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都表现为贷方余额,全部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应该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相等。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时,就有余额试算平衡的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利用余额试算平衡公式,可以检查每—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也可以检查—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账户记录的正确性,通常在每一会计期间结束时,在已经结出各个账户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基础上,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完成试算平衡工作。试算平衡表有两种:—种是将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分别编表进行试算平衡; —种是将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合并在—张表上进行试算平衡。
通过试算平衡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平衡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如果等式两边不等,说明账簿记录肯定有错误; 但如果等式两边相等,也不能说明账簿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等式两边的平衡,如重记、漏记、会计科目错误、记账方向相反等等。
6. 某企业结账前试算表借、贷方余额合计数分别为900600元和946600元,试算结果不平衡,肯定存在错误。经初步查对,试算表登记的金额及计算均无误。假定本期全部账户中登记在借方的数字共只有4个:125300,61500,83200和57630:登记在贷方的数字也只有4个:70080,94300,122250和60000。假定只存在—个错误,试用查错方法找出最可能发生错误的数字,予以更正,并说明所采用的查错方法。
【答案】由上例,本期登记账户的借方金额合计为:125300+61500+83200+57630=327630元,而本期登记账户的贷方金额合计为:70080+94300+122250+60000=346630元。最有可能发生错误的数字是61500或83200相应地予以变更为80500或1022000
试算平衡具有两种方法。(1)发生额平衡法:当我们要检验所有账户在某—期间内对各项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时,可用这种方法,其平衡公式是: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2)余额平衡法:当我们要检验所有账户记录的内容经过—个时期的增减变动之后,在某—时点上(期末)其结果是否正确时,可采用这种方法。其平衡公式是: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上例中按照期末余额计算,借贷方相差46000元,按照发生额计算,借贷方相差19000元,所以试算平衡方法应当采用发生额平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