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31公共管理综合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未来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案】未来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更为注意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界限及改进二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服务将具有更多的市场导向。政府介入社会并不一定意味着通过官僚制手段提供服务,其他替代方法,特别是市场方法,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政府的作用将更多地是“掌舵而非划桨”,即政府应对提供服务进行控制,但不是常规性地通过官僚制手段亲自提供服务。
(2)未来的行政将更有弹性。弹性包括很多方面,如组织的、人员的、财物的。未来所有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将是试验和改变实现的结果。减少对管理职能“具体细节”的管制对于日益复杂的任务来说是很必要的。官僚制模式的缺陷之一是想制定用于每一种可想到的偶然事件的程序,这会抑制创造性,并且只有在静态情况下才起作用。
(3)政治性会增强。政府的行政按其本身性质不可避免地是一种政治过程。未来公共管理者本身将介入政治,但不一定是政党政治。通过各个机构相互之间相当公开地进行竞争,官僚政治将会得到承认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得到运用。公共管理者将会更清楚地了解可选择的行动力案的政治成本和利益,而不是藏在不真实的中立后面。
(4)行政有更多地参与性。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中,偏执的保密做法成为一种规范。与传统的行政模式相反,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方面将是不断变得更为公开。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将与公众联系在一起,强调“管理”公众对新创意的反应。
(5)公务员的能力更强。较好的管理方法和分析方法以及较好的招聘和晋升程序,特别是在与较好地运用新技术结合时,将会使公共部门的管理变得更精明。可利用的人力资源比以前要强,按照以前的认识,公共行政并不要求具有特殊能力。晋升方面较大的灵活性和绩效测量方法的改进将使有能力的人员提升得更快。
2. 简述实现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的管理措施。
【答案】(1)编制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目录体系
目录体系是管理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和服务的一种工具,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行政信息查询、检索和定位的服务工具。借助目录系统。可对行政信息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以支持公众方便、
快捷地检索、获取和使用公开的行政信息,以支持政府部门之间共享行政信息。
①科学构建行政信息目录体系框架。包括:资源层、目录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②科学构建目录体系服务模型。目录体系主要包括目录体系生产、管理和查询系统三个部分。其使用者包括元数据生产者、目录体系管理者和信息查询者三类用户;
③明确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目录的具体内容,包括:政务基础信息共享目录、数据库管理目录与行政信息采集责任公开目录。
(2)健全与完善行政信息交换共享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为信息资源一致性和技术平台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提供基本保证,是实现行政信息交换共享和规范化运行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3)健全与完善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管理制度
信息交换共享管理制度包括管理维护制度、技术平台管理维护制度和分级管理制度。交换共享目录管理制度。包括: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存储、交换、发布与服务管理; 信息分级联合编目、申报、登记; 信息元数据标准申报登记备案; 信息唯一标识(编码)申请、分配。
(4)加强行政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共享库的建设
共享信息平台是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形成跨部门网络化协同办公环境和提供及时有效的便民服务的基础和重要技术支撑。加强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应本着“资源整合、集约建设”的原则,统筹建设。
3. 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包含哪四个阶段?
【答案】(1)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公共危机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行为。
(2)公共危机管理的四个阶段
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连续循环过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和后危机四个阶段的管理活动。 ①公共危机的事前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加强危机预警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常规管理,重视普及日常社会教育。例如在地震突发后,如何紧急避险; 遇到抢劫时,如何自保和自救等。只有在平时做好宣传动员、组织公众进行危机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相关部门做好隐患排查等工作,才能有助于从根本上避免社会公共危机的发生。
②公共危机的事中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加强政府、社会团体和公众的内外部之间的协作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危机管理中的处理事务涉及从交通、通讯、消防、信息、医疗卫生、商业、安全、环境到军事、能源等部门,几乎包括了所有政府职能部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协同运作,快速有序地采取措施,尽快控制事态发展。
③公共危机的事后管理阶段。要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权关系,完善保障机制。我国现行的危机管理体系的权力过于集中于上级部门,直至中央政府。危机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往往要求助于上级部门,而不是领导群众积极开展自救。国家要建立危机管理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财政保
障和资源保障。在财政保障方面,要将危机管理经费纳入国家预算,并建立专门的国家反危机基金。在资源保障方面,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人力、物品以及基础设施都要有所准备,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资源目录,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④后公共危机管理阶段。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科学的公共危机决策观,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公共危机决策兼具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特点,其发生具有重复性(反复性),因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预防,减少并避免日后的损失。
4. 简述公共行政实践中出现的新迹象对行政伦理的推进作用。
【答案】从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新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行政伦理研究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公共行政实践中出现几个新的迹象,对于行政伦理研究具有直接的推进作用。
(1)从控制导向转化为服务导向
人们将行政类型区分为“统治行政”与“公共行政”两类。统治行政为了秩序目标而实施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因此统治行政是“完全的”控制导向的行政。管理行政也是控制导向的,特别是管理行政发展到公共行政阶段,达到极高的控制水平。管理行政所依赖的是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性的操作,因而也与伦理无涉。
当公共行政走出控制导向时,即用服务导向取代控制导向时,它虽然还要得到科学和技术的支持,这使得它从属于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技术化所需要的研究还是必要的; 但另‘方面服务行政所内涵的伦理问题已被提了出来。所以,公共行政从控制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化,实际上是在科学化、技术化的基础上转向伦理化,服务导向注定的“关系”格局是这种转变最强有力和直接的动力。
(2)从效率导向转化为公正导向
管理行政基本上是效率导向的行政。从19世纪80年代管理行政开始成为公共行政的主流以来,效率的问题渐渐掩盖了公正的问题。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公共行政的实际运行则属于效率导向。公共行政实践中的这一定势,使公正与效率成为区隔开来的两个领域一一公正往往变成政治问题,而效率则成了脱离政治制约或影响的行政问题。政治家考虑公正,政府官员考虑效率。到了20世纪后期,公共行政的公正问题又被人们重新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公共行政实质含义化的有效矫正,自引导公共行政致力于恢复其公共性的本质。
(3)在工具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
20世纪前半期,公共行政学沿着科学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突出工具研究的意义。到20世纪后期,这种状况开始发生改变,人们越来越注意在相应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只有致力于在公共行政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才足以保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健全视角,也才是真正保证公共行政研究的合理化方向。正是由于价值视角的引入,使致力发掘公共行政价值内涵的行政伦理研究的意义鲜明凸显出来。
(4)确立合作和信仟的新型整合机制
从政治视角看公共行政,需要把合作和信任理念引入公共行政领域。事实上,公共行政自觉地确立合作和信仟的整合机制,己成为它的发展趋势。公共行政的基本功能在十实现对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