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分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络合滴定中进行分别滴定所采取的掩蔽法有哪几种?其中沉淀掩蔽法有哪些缺点?
【答案】主要有络合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沉淀掩蔽法的缺点有: (1)某些沉淀反应进行不完全,掩蔽效率有时不高。
(2)发生沉淀反应时,通常伴随共沉淀现象,影响滴定的准确度。当沉淀能吸附金属离子指示剂时,会影响终点观察。
(3)某些沉淀颜色很深,或体积庞大,妨碍终点观察。
2. 说出三种光学分析法的名称,并简单的说明之。
【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紫外线可见光照射吸光物质的溶液,用仪器测吸光度,记录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
红外色谱法:用红外光照射物质,物质分子就吸收红外光,为振转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用无线电波的电磁辐射对样品照射,可以使不同结构环境中的原子核实现共振跃迁,最重要的是氢谱。
3. 使用饱和甘汞电极时,应作哪些检查?
【答案】(1)使用前应先取下电极下端口和上侧加液口的小胶帽,不用时戴上。安装电极时,电极应垂直置于溶液中,内参比溶液的液面应较待测溶液的液面高。
(2)电极内饱和KC1溶液的液位有足够的高度,电极下端要保持有少量的KCL 晶体存在。(3)使用前应检查玻璃弯管处是否有气泡,若有,应排除;检查电极下端陶瓷芯毛细管是否畅通。
(4)当待测溶液中含有
及高氯酸等物质时,应加置KN03盐桥。
4. 电极电位与离子活度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能斯特方程式表示
在电位法分析中,为什么利用此关系测得的是浓度而不是活度?最主要的实验措施是什么?电位法与电位滴定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
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了“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使活度系数固定,因此测定的是浓度。主要实验措施就是加入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
电位法是测量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并利用能斯特方程直接求得被测离子浓度;而电位滴定法
是利用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变化来指示滴定分析的终点。
5. 比较下面化合物中,H a 和H b 两种氢核,哪一种氢核的化学位移更大?为什么?
【答案】毫无疑问是H a 核的化学位移值更大。因为H a 同时处在拨基和双键的负屏蔽区,而H b 只处在双键的负屏蔽区。
6. 使用NaOH 标准溶液如吸收了空气中的
NaOH 标准溶液如吸收了空气中的【答案】与强酸只能反应到准确度无影响。
甲基橙指示终点时,NaOH 标准溶液中的
当以其测定某一强酸的浓度,分别用甲基橙或酚会变为
当用酚酞指示终点时,
和水,此时对测定结果的
酞指示终点时,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
相当于多消耗了NaOH 标准溶液,此时,测定强酸的浓度偏高。如用
可与强酸反应生成
二、计算题
7. 计算pH=5.00时,0.10mol/LHAc溶液的
(已知:HAc 的【答案】
)
8. 铁矿石标准试样中铁的标准值为54.46%.某分析人员分析4次,得平均值54.26%, S=0.13%,问在95%置信水平时,该分析结果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如何判断?
95%置信水平时
表
【答案】可用t 检验法检验判断. 假设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计算t 值。
而
说明原假设可成立,即95%置信水平时可认为无系统误差。
9. 为提高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金属铷的灵敏度,选用了一种新的显色剂。设同一被测试液用旧显色剂显色时测定四次,吸光度为0.290,0.283,0.285,0.286; 用新显色剂显色时测定六次,吸光度为0.322,0.328,0.325,0.301,0.330,0.327。试用置信度95%判断:
(1)有无逸出值(2)谁的精密度好;
(3)两者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4)新的显色剂是否比旧显色剂测定铷的灵敏度有显著性提高? 【答案】(1)采用Q 检验,检查两组数据中有无逸出值 判断旧显色剂中0.290是否为逸出值:
不是逸出值,应保留。
判断新显色剂中0.301是否为逸出值。
是逸出值,应舍弃。
(2)将该舍弃的数字舍弃后计算 用旧显色剂时,用新显色剂时,
旧显色剂的精密度较好。
(3)判断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用F 检验
查表得
故两种方法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4)判断用新、旧显色剂测定铷的灵敏度是否有显著性提高,即检验两个平均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问题,而且属于单侧检验,用t 检验。合并两组数据的标准偏差
,查t 分布表(单侧)
即
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即新显色剂的灵敏度有明显提高。
10.设指示剂HIn 的变色范围是2.6pH 单位,若观察到刚显酸式色和碱式色的比率相同,问此时[HIn]和[In]形式占的比例各为多少?
【答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