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时空意识是人作为智慧生物所特有的理念。审美时空观则是人的真正自觉。一方面,时间的本质反映的是人同自身的关系,即是人寻求自身存在意义的价值论问题;一方面,空间的本质反映的则是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人对未知领域的认识探索的问题,是人寻求自身在世界(宇宙)中的位置问题。 庄子美学时空观即是对这两方面内容的反映,他的时空观体现为"道"--"虚"、"无"、"空"的本体论含义。庄子把自然本体论转向了人类学本体论。一方面,"空"、"无"本体导引了人的价值升华,求"道"体"道"是为了寻求独立自主的真正人格自由,是为了超越有限(死亡),超越平常意识而寻求人的无限和永恒。这是在同大化同流,在人同宇宙的写谐合,即在物我合一的恬淡澄明的境界中实现一种象征性的自由。这是"空""无"本体的价值论含义;另一方面,"空""无"本体作为时空统一体,又导引了庄子超越现象界的差异对立而复归为一("一"的世界不可知)。这启示了现代物理学超越主客观相对而趋向了超越物象的高维存在(四维时空的本体界)。这触到了"以美启真"的重要课题。这是"空""无"本体的认识论含义。 科学家们超越主客观相对之举对于西方思维是一个巨大的扭转和震撼。与此同时,哲学家的这种思维也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主客观相对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不断空间外求,使西方人落入偏执之中而倍受其苦,破坏了自然也伤害了自身。人被物化,处于无穷的现在序列没有了超越意识;世界物化,成了僵硬的空间。因此,对于被"时间焦虑"所折磨的现代人和被"空间焦虑"所折磨的后现代人,庄子的时空观无疑是一副解执良药。 庄子在对于西方世界有如此魅力的同时,他的时空观对我们的今天也同样有着巨大的启示和警醒作用。在现代化建设之际,我们没有必要重复西方人的痛苦。因此以人和宇宙的和谐为归宿,以人生存意义的寻求为目的,就应该是我们现代文化文明所追求的目标。 但庄子并不就成了东西方的救星。他对自由的追求最终以生命的寂灭为代价,他的宇宙和谐 也仅仅是庄子式的原始和谐。而完全的反对空间外求则是对历史也是对文明的反动。 庄子同西方世界完全走了两个极端。因而我们今天的建设就因该避免这两方面的偏颇,寻求一种"度"的建设。这不是中庸之道,而是一种"审美的尺度"。只有回到马克思的实践论意义上的劳动,这中建设才有可能,人自身货物世界才能得到合理的发展。换一句话说,时空观的最终答案即寻求人生存的意义以及寻求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即求人同宇宙的和谐)问题只有在马克思的论中才有得以真正解决。这将是人类的希望。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