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空间点阵
【答案】为了便于分析研宄晶体中质点的排列规律性,可将实际晶体结构看成完整无缺的理想晶体并简化,将其中每个质点抽象为规则排列于空间的几何质点,称之为阵点。这些阵点在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并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这种由它们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2. 反应扩散
【答案】反应扩散是通过扩散而形成新相的过程。即在固态扩散的过程中,如果渗入元素在金属中溶解度有限,随着扩散原子增多,当渗入原子的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则形成不同于原相的固溶体或中间相,从而使金属表层分为出现新相和不出现新相的两层的过程。
二、简答题
3. 固态下,无相变的金属,如果不重溶,能否细化晶粒?如何实现?
【答案】可以。通过进行较大的冷变形,而后在适当温度再结晶的方法获得细晶。或进行热加工,使之发生动态再结晶。
4. 试述针对工业纯铝、Al-5%Cu合金、
来进行强化。
【答案】(1)对工业纯铝主要的强化机制为加工硬化、细晶强化;
(2)Al-5%Cu合金的强化机制为固溶强化、沉淀强化、加工硬化、细晶强化;
(3)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为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
5. 什么是织构(或择优取向)?形成加工织构(或形变织构)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金属在冷加工以后,各晶粒的位向间就有一定的关系,这样的一种位向分布就称为择优取向,即织构。形成加工织构的根本原因是在加工过程中每个晶粒都沿一定的滑移面滑移,并按一定的规律转动,使滑移方向趋向于主应变方向或使滑移面趋向于压缩面。因此当形变量足够大时,大量晶粒的滑移方向或滑移面都将与拉伸方向或压缩面平行,从而形成形变织构。
6. 分别论述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优缺点。
【答案】(1)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纯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塑性,但很难满足工程技术多方面的需要,因此金属材料常以合金的形式
第 2 页,共 28 页 复合材料分别可能采用哪些主要的强化机制
适用。常用金属材料有:钢、铸铁、错、铜等。
金属材料的优点:①较好的机械性能,易加工成型。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在强度、塑性、硬度、軔性即疲劳强度等综合性能较好,常用于各种机械零件;②导电性强,导热性好。金属一般都是电、热的良导体,所以工业上常用铜、铝及其合金作为导电材料;一些散热器和热交换器的零件也常用铜铝等制造;③金属储量大,品种多,有多种特异性质,如良好的延展性、磁性、高熔点、高密度等。
金属材料的缺点:①化学稳定性差,易腐蚀;②生产过程能耗大,成本高;③比重大,不易运输。
(2)陶瓷是由粉末原料成型后在高温作用下硬化而成的制品,是多晶、多相(晶相、玻璃相和气相)的聚集体。陶瓷的组织结构非常复杂,各个相组成、结构、数量、几何形状及分布状况都能影响陶瓷的性能。结合键主要是金属键和共价键,大多数是两者的混合键。
陶瓷的优缺点:陶瓷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可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两大类。功能陶瓷由于具有压电、铁电、声光、电磁、生物化学的功能而得到广泛应有,结构陶瓷则由于具有很高的熔点和强度,而且化学稳定性好,因而被用于结构材料,特别是高温结构材料。然而,陶瓷的塑性变形能力差,易发生脆性破坏;同时加工性能差,不易加工。
(3)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黏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所有的生命体都可以看作是高分子的集合。 高分子材料的优点:①质轻,密度低。如大多塑料密度在之间,平均为
约为钢的1/5; ②力学性能好。常温下大部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韧性良好,其中有许多强度较高,有些变形能力很强,使其在工程的某些部位可取代脆性很强的材料;③导热系数小。如泡沫塑料的导热系数只有0.02〜0.046W/(m*K), 约为金属的1/1500,混凝土的1/40, 砖的1/20,是理想的绝热材料;④化学稳定性和耐水性、耐腐蚀性好。一般塑料对酸、碱、盐及油脂均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其中最为稳定的聚四氟乙烯,仅能与熔融的碱金属反应,与其他化学物品均不起作用;⑤优良的加工性能和功能的可设计性强;⑥一般的高分子材料电绝缘性好。
高分子材料的缺点:①易老化。塑料、橡胶、有机涂料和有机胶黏剂都会出现易老化,如失去弹性、出现裂纹、变硬、变脆或变软、发动等,失去原有的使用功能的现象;②可燃性及毒性。高分子材料一般属于可燃的材料,部分高分子材料燃烧时发烟,产生有毒气体,其防火性比无机材料差;③耐热性差。高分子材料的耐热性能普遍较差,如使用温度偏高会促进其老化,甚至分解;塑料受热会发生变形,在使用中要注意其使用温度的限制。
7. 请对比分析回复、再结晶、正常长大、异常长大的驱动力及力学性能变化,并解释其机理。
【答案】
表
第 3 页,共 28 页
8. 对于固体材料将其晶粒细化后其力学性能会有何种变化? 解释原因。并回答对于铸件能否采用再结晶的方法细化晶粒,为什么?
【答案】固体材料将其晶粒细化后,会出现细晶强化的现象,即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同时提高。这是因为:由于晶粒细小,可供塞积位错的滑移面较短,塞积位错的数目较少,由位错塞积引起的应力集中分散于各个晶粒中,使其屈服强度升高。
另一方面,由于晶粒细小,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处于滑移有利方向的晶粒数较多,应力分散在各晶粒中,即使在受到大的塑性变形时,仍然保持其较好的性能,而不致开裂,从而提高材料的軔性。
对于金属铸件则不能采用再结晶的方法细化晶粒,这是因为:一方面再结晶过程需要在一定的形变基础上,由储存能提供一定的能量进行晶粒的重新形核、长大,铸件没有进行过形变。另一方面,由于再结晶温度过低,铸件也不可能通过重结晶相变细化晶粒。
三、计算题
9. 已知材料凝固时为均匀形核,其单位体积吉布斯自由能为由能变化为
(1)临界晶核变长
(2)临界形核功
(3)临界形核功 与界面能的关系。 单位面积面能为体系总自假设形成的晶胚为边长为a 的立方体。求:
【答案】(1)由于假定晶胚为变长为《的立方体,所以体积自由能变化的等式可以改写为:
两端求导,
(2)
(3)
的长为L 的等截面合金液体柱 10.A-B 二元合金相图如图1所示,图中线条均为直线。
水平放置,在固相不扩散、液相完全混合条件下自左至右定向凝固。
(1)计算各组织占棒长的分数。(2)示意画出棒中的组织分布。(3)示意画出棒中的浓度分布。
第 4 页,共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