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郑州大学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
【答案】商业银行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无利息或利息较低的银行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作用主要是保持银行的清偿力和流动性。但由于持有这种资产无收益或收益较低,商业银行一般把它保持在一个最低水平。
2. 外汇平准基金(Foreign Exchange Equilibrium Fund)
【答案】外汇平准基金是指货币当局拨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和本国货币建立的基金。货币当局建立外汇平准基金的主要目的是调节临时性、偶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造成外汇市场上外汇需求超过外汇供给时,货币当局就动用该基金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消除对外汇的超额需求,稳定汇率水平。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造成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超过外汇需求时,货币当局就动用基金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消除对外汇的超额供给,以稳定汇率。用外汇平准基金来调节临时性、偶然性失衡的好处在于可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阶段,而不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另外,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还可以通过外汇平准基金的买卖来调节外汇供求,影响汇率,使之起到推动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和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3. 银行的银行
【答案】指服务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履行维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职责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其职能具体体现在:首先,吸收和保管存款准备金,以确保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来调节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其次,充当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灵时,中央银行一般通过票据的再贴现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而贴现率的高低成了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要杠杆。最后,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组织全国票据清算事宜,从而解决了单个银行清算的困难。
4. 升值(Appreciation )与贬值(Depreciation )
【答案】汇率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在直接标价法下: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升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贬值。在间接标价法下,表现方式恰好相反: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贬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因此,作为两种货币的比价,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必
然是一种货币的升值,同时也是另一种货币的贬值。
货币的升贬值幅度可以通过变化前后的两个汇率计算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1)在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2)在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如果是正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升值; 如果是负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贬值。
5. 创业板市场
【答案】创业板市场是指风险资本所培育的企业,在上市之初,一般具有经营历史短、资产规模小的特点,加之它们是在一些新的领域内发展,失败的风险较大,通常满足不了一般的上市条件。而风险投资家又无不力求较早地把企业推向市场以撤出资金。鉴于这样的原因,需要建立有别于成熟企业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市场,专门对小型企业以及创业企业的股票进行交易。这种市场一般称为创业板市场,或二板市场、小盘股市场。创业板市场是主板市场之外的专业市场,其主要特点是在上市条件方面对企业经营历史和经营规模有较低的要求,但注重企业的经营活跃性和发展潜力。
6.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
【答案】调节性交易也称“事后交易”(Ex-postTransaction ),指货币当局因国际收支不能平衡而发生逆差时,为弥补逆差所进行的交易。它是为调节自主性交易失衡而进行的交易。这种交易是政府出面进行的交易活动,体现了一国政府的意志,具有集中性和被动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部分短期资本流动所表示的交易和平衡性项目都作为调节性交易。 7. 货币政策超中性
【答案】把旨在保持动态均衡的目标称之为货币政策的“超中性”。超中性的货币政策要求:货币数量增长(人口的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增长都使实际货币需求增大); 货币量增长率应与实际经济变量相适应,以求得资源配置的动态均衡。
8.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指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有关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包括宏观经济最终目标、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中间目标)及货币政策操作技巧的总和。货币政策按其执行主体的不同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制定的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措施的总和。而狭义的货币政策,即现代通常意义
的货币政策所涵盖的范围则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在现代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运行始终与货币流通和资金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覆盖整个社会,其中包括货币流通状况、货币供应与信用总量增长速度,以及结构比例等,对各项经济活动和整体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影响。
以调控货币流通、货币供应和信用规模为中心内容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总体性的和全方位的,突出表现为:(l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9. 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和服务性租赁
【答案】租赁信用的三种基本形式。经营性租赁指出租人将自己经营的设备或用品出租的一种租赁形式,目的在于使用设备。出租品的维修管理责任由出租人承担,但其后由出租人收回,租用者无权购买。融资性和赁指出租人按承租人的要求购买货物再出租给承租人的一种租赁形式。租赁期间承租人承担维修管理责任。租赁期满后,可以选择购买货物。服务性租赁指出租人负责租赁物的保养、维修、配件供应和培训技术人员等服务的一种租赁形式。三种形式虽然都以租赁为外在形式,但其交易实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以及风险分担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适用于不同的经济活动,满足了不同的需求。
10.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答案】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参与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家共同建立一个跨国的区域性中央银行,各成员国内部不再设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区域性中央银行是建立在若干地域相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与加勒比海货币管理局。而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的诞生,则标志着欧盟的成员国也开始实行跨国中央银行制。
二、简答题
11.请讨论储各货币国发行储备货币的得失。
【答案】(1)通过发行储备货币为世界提供清偿力,储备货币发行国获得的收益包括用本国发行的储备货币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以及获得国际经济协调中的非对称性地位,而其成本在于增加了本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造成本国国际储备流失。
(2)对于非储备货币国而言,由于其货币不被他国接受,不能作为国际清偿手段,所以当发生国际收支赤字时,它们只能动用本困外汇储备或进行国际借贷,最终会形成实际资源从本国的输出或本国产出下降; 而储备货币国的国内货币就可以作为国际清偿手段,于是只需要输出本国货币就可以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在信用本位制度下,对于本国货币的购买力或可兑换性,储备货币国并不需要做出保证,而且为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储备货币直接流出国外,并不直接影响本国国内的货币政策,这都降低了国际收支赤字的调节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