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郑州大学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郑州大学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5

2018年郑州大学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27

2018年郑州大学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38

2018年郑州大学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51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金融公司

【答案】国际金融公司是指一个国际金融机构。它建立于1956年7月,主要为了给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会员国的私人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提供资金,促进外国私人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国认缴的股本、借入资金和营业收入。贷款期限一般是7~15年,贷款利率接近于市场利率,但低于市场利率,无需政府担保。 2. 金融监管体制

【答案】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它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法律、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颇不相同。根据监管主体的多少,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大致可以划分为单一监管体制和多头监管体制。

3.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

【答案】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是随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认为货币供给“旧论”所隐含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观点是错误的,货币供给受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强力货币(H )与货币供给(M )之问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也会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机制。另外,银行的贷款要求等因素也影响内生性行为。最后,二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打破了其与商业银行间的区别,从而使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创造的行列,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变量。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等承认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

4. J 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s)

【答案】J 曲线效应的含义是:当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趋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这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与英文字母“J ”相似,所以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 曲线效应,如图所示。

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之所以存在J 曲线效应是因为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存在时滞。西

方经济学家认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在货币合同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改变,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计值,出口合同以本币计值,那么本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在传导阶段,由于存在种种原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开始发生变化,但数量仍没有大的变化,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恶化。在数量的调整阶段,价格和数量同时变化,且数量变化远大于价格变化,国际收支状况开始改善,最终形成顺差。因此,

假设出口需求弹性为

况得到改善。

进口需求弹性为

曲线效应产生原因在于在短期内进出口需求弹性本币贬值能使一国国际收支状本币贬值恶化贸易收支,而在中长期,

+

图 J 曲线效应

5. 特里芬难题

【答案】特里芬难题是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双挂钩”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的,故称“特里芬两难”。从四五十年代的“美元荒”到60年代以后的“美元灾”,布雷顿森林体系实实在在地陷入了“特里芬难题”中。这一根本缺陷,使后来采取的创设特别提款权复合货币也已无法修补,从而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6. 准中央银行制度

【答案】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几个政府机构或由受政府委托的商业银行代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而没有设立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又称类似中央银行制度。采用准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大多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金融体系不够健全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经济体系与结构较为特殊的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卢森堡和我国的香港地区等。

7. 消费信用

【答案】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消费信用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授信对象和授信目的有所不同。从授信对象来看,消费信用的债务人是消费者,即使用生活资料的个人和家庭。从信用目的来看,是为了满足和扩大消费者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消费信用有两种基本方式: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分期付款是消费者在购买耐用消费品时,按规定比例支付一部分货款,其余部分要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偿还,在货款付清之前,消费品的所有权仍属于卖方。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以货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一般是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件房以及支付旅游费用等。

8. DD 模型

DD 模型是由Diamond 和Dybvig 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在1983年提出的。DD 模型包括【答案】

三个基本观点:一,银行开办活期存款可以通过在那些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消费的人们之间进行较好的风险分担来改进竞争性的市场; 二,提供这种改进的活期存款合同有一个大家不希望的均衡(银行挤兑),处于这种均衡状态时,所有的存款人都很惊慌并且马上提款,包括那些本来是愿意把钱继续存在银行里的人; 三,银行挤兑引起实际经济问题,因为即使是健康的银行也会失败,这造成贷款被收同,生产投资被终止。为了制止或阻止银行挤兑,传统的工具有暂停存款变现和政府存款保险。

9. 货币政策时滞

【答案】货币政策时滞指中央银行从制定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由于经济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政府当局未必能及时认识和判断有无必要采取政策行动,即使认识到采取措施的必要性,但由于行政手续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也未必能立即执行。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假定无外界因素干预的话,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奏效。

一般的说,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需要制定政策以矫正,到中央银行实际上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

10.货币中性

【答案】是指货币因素不能改变实际资源的配置。如果货币因素能改变实际资源的配置,那么货币就是非中性的。

二、简答题

11.试分析金融压制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金融压制”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 麦金农(Ronald Mckinno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