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学基础知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今晚八点半》

【答案】《今晚八点半》是1987年元旦开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文艺节目。旨在满足听众对音乐、戏曲、文学、曲艺等各类文艺节目的欣赏需求,同时了解文艺知识和文艺信息动态。包括音乐、文艺动态和各类文艺节目,听众点播的歌曲约占2/3。每天播出1次,每次55分钟。

2. 康塔塔

【答案】康塔塔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组成的歌曲套曲,诞生在17世纪初的意大利,最初是在室内演唱的世俗单声部歌曲,由几组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独唱为主。康塔塔传人德国后,成为路德派教堂音乐的重要形式,大量运用众赞歌写作,泰勒曼和巴赫都创作了路德教堂康塔塔年集。

3. 正剧

【答案】正剧名称的出现,比悲剧和喜剧都要晚得多。正剧也曾被称为悲喜剧,它是一种同时混杂着悲剧和喜剧因素的剧种。正剧的诞生是因为单纯的悲剧或喜剧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戏剧本身面临着变革的必然性。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开始。正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率先提出了“介乎喜剧和悲剧之间”的第三种戏剧体裁。他把这种体裁称为“严肃的戏剧”,有时又称作“严肃喜剧”。

4. 五音四呼

【答案】戏曲演唱术语。汉语的韵母声母拼合方式不同,发音和口形不同,所以有“五音四呼”之说。五音,即喉、舌、齿、牙、唇; 四呼,即开、齐、合、撮。只有掌握了五音的正确发音部位,保证行腔的标准口形,才能做到腔变音不变,听者自动容。

5.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答案】中国左冀戏剧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简称“剧联”。1930年冬成立于上海,前身是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刘保罗、田汉、赵铭彝、于伶等曾担任党团书记。1936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代表作家作品如田汉的《回春之曲》《梅

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名优之死》,夏衍的《上海屋檐下》《赛金花》《自由魂》,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欧阳予倩的《屏风后》《车夫之家》《买卖》和《同住的三家人》等。

6. 《平均律钢琴曲集》

【答案】《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为键盘乐器而作的两套曲集,第一集1722年左右完成于克滕,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二集1740年左右在莱比锡汇集编纂。每集各有24首前奏曲和赋格,用遍24个大小调写作,每一首前奏曲与赋格置于同一调性上,但主题间没有联系。前奏曲形式自由,赋格曲显示了巴赫卓绝的对位创作技艺。曲集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进一步确立了西方大小调式,是巴赫键盘作品的最高杰作。

7. 《公民凯恩》

【答案】奥逊. 威尔斯执导的影片。影片以一名记者想要探究出报业大亨凯恩的临终遗言“玫瑰花蕾”的含义为线索,采用不同的视点叙事,由五个人讲述凯恩的一生,因此这部影片的结构呈现出纵横交错的复杂形态。

影片的问世成为划分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的转折点。现代电影在叙事结构、表现技巧和表达方式三个主要元素上和传统电影划开界限。影片在电影语言和视听元素的表现技巧上也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是现代电影的典范之作。

8. 《文学之窗》

【答案】《文学之窗》开办于1980年3月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性文学专栏节月。该节目通过传送文坛信息、讲授文学知识,帮助文学爱好者提高文学素养、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兼具欣赏性和知识性。每周播出1次。1982年1月停播,部分内容合并到其他节日。

二、简答题

9. 简述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

【答案】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同画面构成了影视作品表现叙事的重要元素。通过声音与画面的巧妙配合,使剪辑的画面更具深意。从第一部有声电影——1927年诞生于美国的《爵士歌王》开始,影视艺术不再是单纯的视觉艺术,声音的介入给影视艺术带来了一次伟大的变革。在影视艺术中,声画关系构成主要表现为声画同步、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1)声画同步

这是指声音与画面同步配合,声音配合画面表达意义,同画面同起同落,两者吻合,声音配合画面所表现的人声、环境音、自然声等等。这些与画面同步声音有时是同期声,有时依靠后期制作声响效果。无论哪一种与画面同步的声音,都有着突出画面现场感、逼真感,消除观众与影片之间隔阂感的作用。

通常,电视新闻、纪录片等纪实类节目会常用同期声,以表现现场环境的真实,例如新闻采

访中被采访者的人声,采访环境中的环境音。而在影视作品中,利用特定的音乐、音响配合画面同步出现,能够起到强化画面意义的作用。

(2)声画分立

声画分立是指声音在画外,与画面不同步,此时的声音更加突出其独立的意义。例如一些影视作品中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内心独白,以引发观众联想等等。声画分立突出了声音的作用,从依附于形象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从而丰富了影视的表现手段,使影视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富有活力,增添了影视艺术的艺术魅力。

(3)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属于声画分立状态下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技巧,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用这种看似互不相关的关系表现特有的意味。可以说声画对位是声音与画面剪辑上的蒙太奇手法,这种声画对位在影视艺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达方式,令观众画面表现之外言外之意。

10.什么是现场同期声? 同期声具有哪些基本的功能?

【答案】(1)现场同期声又称“有源音响”,是指录自现实生活,并源自电视画面自身形象的客观音响,是记者在电视采访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又一个重点。同期声主要来自人与自然,包括人物的有声语言、人与环境发生碰撞以及自然自身发出的种种声响、有源的音乐等。

(2)同期声的基本功能有:

①同期声是电视画面的‘部分“声画合一”的实质是:电视画面是有声音的画面,同期声是其声源画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拍摄电视画面时应该完整地记录电视画面的声、画两个构成要素。

②同期声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

新闻现场的音响,比如农村的鸡鸣狗叫、学校的琅琅读书声、战场的枪炮轰鸣声等都是典型的环境特征的表现,同时这些音响富含信息量,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部分。

③同期声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

声音可以为电视画面的二维平面增添第三个维度,产生具体的空间感。

④同期声还是记者在现场发现和发展新闻线索的来源之-

声音是采访现场通过刺激记者的听觉感官,引导记者注意观察某些重要因素,从而提供比较明确的新闻线索。

⑤同期声可以独立传达信息

在没有现场画面的特殊情况下,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可以独立传播信息。电视新闻中出现同期声而没有同期的画面情况,可以视作正常的电视画面的一种,这时的电视画面或是全黑或是远离主体,而主要是听觉部分的信息。

11.简述黄自的音乐作品和特点。

【答案】(1)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