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我国国债市场的完美和发展研究

关键词:国债市场,发行,投资主体,三大改革

  摘要

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至今已有近18年的历史;国债流通市场于1988年开放,目前已初具雏形。长期以来,国债的发行支撑了改革的推进,功不可没。随着国债市场的完善、发展,国债市场将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完善的国债市场具备筹资、融资、投资、宏观调控等多种功能。政府利用国债市场筹资,发挥国家职能;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国债市场进行资金融通、调剂头寸,实现经营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各方投资者利用国债进行资产组合,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央行来说,国债市场则是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而在当前改革时期,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的发挥将对金融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国债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使国债市场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政策上的不良倾向又是存在的问题的不到应有的解决,国债市场的功能被窒息,对经济的积极影响更无从展现。因此,分析国债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指出三大改革时期国债市场发展中迫切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成为理论界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动机所在。 本文共有四个部分,为了保证重要部分分析和研究的顺利展开,前两部分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招标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检验,这两者对后文的分析、研究有重要的启示。第二部分论述完善的国债市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着重指出国债市场对宏观调控、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以说明国债市场的完善具有总要意义。在这一部分还简明扼要地对国债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指出本文的分析中,国债是在中央政府对内公债的意义上使用的。 在以上两部分的基础上,第三部分切入正题,从发型、交易方式、市场主体、监管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国债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方向和措施。第一,创造条件,推动发行市场化。市场化发行是国债高效率、低成本发行的标志。我国很长时间以来就尝试市场化发行,但结果只是实现了经济化。要推行市场化必须大力培养市场需求主题,具体政策中不可损害国债需求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政府要勇于承担并善于防范风险。第二,丰富、完善的交易方式,活跃国债市场。针对场外市场不充分,回购市场不规范和期货交易缺乏的情况,建议开展证券公司外勤人员制度,指出了规范回购交易、恢复期货交易所应作的工作。第三,大力发展、规范机构投资者,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我国国债市场主体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小,另一方面是机构投资者行为不规范。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机构投资者的规范和发展。其中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以及尝试开放式基金尤其值得重视强调。第四,出台《国债法》,健全监管体制。针对缺乏统一法律以及国债流通市场违规严重的情况,建议加快《国债法》的出台,并借鉴政府监管为主,自律为辅的监管体制,强化监管。 在对国债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之后,我们还发现在当前三大改革时期,重筹资、轻发展的不良倾向可能会加重,损害国债市场的发展。为防范这一后果,文章又对这种倾向的危害作了归纳总结,指出要及时纠正偏差、高瞻远瞩,完善、发展国债市场,这构成文章的第四部分。 本文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在继承理论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认为我国的国债发行方式目前只是实现了经济化而非市场化;发行市场化的最大障碍是市场需求主体缺位;在培育市场主体方面,认为应引入风险机制,尝试开放式基金。文章还指出凭证式国债的大量发行体现了重筹资、轻发展的不良倾向,应注意防范等等,这些在前面都已提到过。 本文的研究,试图在理论上丰富有关国债市场的理论,为这方面的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实践上为国债市场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以求早日完善国债市场,促进国债市场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