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
A. 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
B. 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
C.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D. 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周时期贵族家庭儿童教育的特点的了解程度。《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男荤革,女辈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可见,在家庭中,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如取食物用右手等,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如尊敬长辈的礼节,以及确立初级的数、方位和时间观念。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2. 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宫廷学校的教育方法是( )。
A. 洁问法
B. 问答法
C. 训导法
D. 灌输法
【答案】B
,即文法,【解析】欧洲中世纪宫廷学校的学习科目和当时的教会学校一样,主要是“七艺”
辩论、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教学方法也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了很多问答体的教材,令学生记诵,在记诵这些问答时,学生就掌握了有关宗教、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
3. 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中,不宜作为教学目标的表述是( )。
A.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B 培养学生区别事实与假设的能力
C. 培养学生运用特定信息检验假设一致性的能力
D. 培养学生领会一个段落中各种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解析】教学目标是一种预期的教学成果,应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当实现的在认知、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布卢姆倡导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目标,旨在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又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其它教育活动一样,都有着明确的目标进而追求某种结果,而不是盲目、无意识的活动。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与其他选项相比较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目标并不明确,分类不明显。
4. 古埃及作为学术中心的学校是( )
A. 僧侣学校
B. 宫廷学校
C. 骑士学校
D. 文士学校
【答案】A
,亦为学术中心。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解析】僧侣学校(或称寺庙学校)
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
5. 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为英国教育的国家化奠定了基础的法案是( )。
A. 《初等教育法》
B. 《基佐法案》
C. 《费里法案》
D. 《普通学校法》
【答案】A
,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解析】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
正式形成的标志。初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有:①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 ②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学务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学区的教育工作; ③各学区有权实施5~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 ④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或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 ⑤学校里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在英国初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英国教育的国家化奠定了基础。
6.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
A. 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 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 教育口号
D. 教育隐喻
【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它是指向实践,或隐或现地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成为的样子,是教育中常见的定义。因此,“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7. 近代是欧洲各国教育大发展的时期,然而曾出现重大的倒退的是( )。
A. 法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苏联
【答案】B
【解析】德国是西欧各国中教育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实施强迫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信仰主义和国家主义是德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国家服务”的民族主义精神,成为德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战以后,德国开始改革学校教育制度,但德国社会和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逐步演变为法西斯专制主义。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教育成为法西斯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这一时期是德国教育严重倒退的时期。
8. 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
A. 经验一分析范式
B. 社会批判范式
C. 诊释一理解范式
D. 复杂思想范式
【答案】D
【解析】复杂思想范式是和世界的多样性、随机性、组织性、突变性、无序性等概念相对应的一种研究范式。复杂性思想关注随机性,不确定性,偶然性,潜在性,正是这些系统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客观世界变得复杂,使思维主体本身要具备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复杂性思想)去面对世界自身的复杂。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正是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复杂思想范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