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903地质学基础B[专业学位]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说明酸雨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1)酸雨的形成条件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酸雨的形成离不开两大物质即有机酸和无机酸。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硫,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氮氧化合物,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气体等,主要形成硝酸根和硫酸根,这些酸性物质随机附着在水汽凝结核上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形成酸雨降下。

(2)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对土壤的影响

酸雨使土壤pH 下降,因而导致大量的阳离子,特别是钙、镁、铁等重要的营养元素从土壤中溶出和流失,造成土壤的营养状况降低,妨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②对植物的危害

抑制植物种子的发芽,引起森林生产率的显著下降。

③对水体的影响

酸雨发生的地区,地表水明显酸化。在全球范围内,湖泊、河流及生活在其中的鱼类等水生生物受到酸雨的直接或间接的威胁。

④对材料的影响

酸雨对建筑物、金属材料、纺织品、皮革、纸张、油漆、橡胶等物质的腐蚀作用十分严重,在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对人体健康能产生很大的危害,水质酸化后,由于一些重金属的溶出,对饮用者会产生危害。

2. 土壤温度状况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土壤温度的状况受到土壤质地、孔隙度和含水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同土壤的比热和导热率的差异。

(1)土壤比热

,它仅相当于水土壤比热指单位质量(g )土壤的温度增减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g·K )

的比热的1/5。因此,水分含量多的土壤在春季增温慢,在秋季降温也慢; 相反,水分含量少的土壤在春季增温快,在秋季降温也快。此外,不同质地和孔隙度的土壤,其比热也不同,砂土的孔隙度小,比热亦小,土温易于升高和降低,粘土则相反。

(2)土壤导热率

土壤导热率指单位截面(lcm2)、单位距离(lcm )相差1K 时,单位时间内传导通过的热量,单位是J/(cm ·s ·K )。土壤二相组成中以固体的导热率最大,其次是土壤水分,土壤空气的导热率最小。因此,土壤颗粒愈大,孔隙度愈小,则导热率愈大:反之,十壤颗粒愈小,孔隙度愈大,则导热率愈小。例如砂十的导热率比粘土要大,其升温和降温都比粘土迅速。

3.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它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①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②物种多样性,指一个区域内动植物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类型。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指一个地区内(例如草原、沼泽和森林地区等)各种各样的生境。 (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①物种多样性为我们提供大量野生的和家养的植物、鱼类和动物产品,从野生物种中提取出来的产品是传统及现代医学的基础。

②多样性可以为人类服务一水、气体、营养物和其他物质的循环。例如,湿地可以改善降雨时的水流,并在此过程中滤去沉积物。

③生物多样性提供的旅游、娱乐效益。

4. 陆地水指哪些水? 它们有何特征?

【答案】(1)陆地水的类型

陆地水主要以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存在。

(2)陆地水的特征

①河流

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的地表流水。 a. 河流水系

河流水系是指河流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形成的复杂干支流网络系统。多数河流以海洋为最后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

b. 河流流域

河流流域是指河流和水系获得补给的陆地面积。实际上,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河源和河口。

c. 河流分段

在河源与河口之间是河流的干流,一般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各段在水情和河谷地貌上各有特色。

d. 河流总落差

河流总落差是指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特定河段两端的高度差则是该河段的落差。

e. 河流水位

河流水位是指河流中某一绝对基准面或测站基准面上的水面高程。基准面是量算高程的起点(零点)。绝对基准面是以某一河口的平均海平面为零点的基准面。

f. 河川径流变化

随着四季变化,一年中河流的补给状况、水位、流量等也相应发生变化。根据一年内河流水情的变化,可分为若干个水情特征时期,如汛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冰冻期。

g. 河流的补给

河流的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一般把河流的补给分为雨水补给、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沼水补给几种类型。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由流域的气候条件决定的,同时也与下垫面的性质和结构有关。

②湖泊湖泊是陆地上面积较大的有水洼地,是湖盆、湖水和湖中物质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湖泊的水文特征:

a. 湖水运动形式包括混合、波浪、湖流和增减水等。湖流是指湖水沿一定方向的流动;

b. 湖水的水位变化与水量平衡。

第一,当湖水收入超过支出,水量成正平衡,水位就上升; 相反,若湖水支出超过收入,水量成负平衡,水位就会下降。

第二,湖水收支的季节差异使湖水水位发生相应的季节升降。融雪补给的湖泊,春季出现最高水位; 冰川补给的湖泊,夏季出现最高水位; 雨水补给的湖泊,雨季出现最高水位。

③沼泽

沼泽是地面长期处于过湿状态,或I 留着微弱流动的水,生长喜湿和喜水植物,并有泥炭积累的洼地。

a. 沼泽形成的条件

沼泽形成的有利条件是温湿或冷湿的气候,平坦或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形。可以因为江、河、湖、海的边缘或浅水部分淤塞演变而成。沼泽实际上是从水体或陆地演变过来的,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b. 沼泽的水文特征

第一,沼泽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其水体的流动非常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径流极小。

④地下水

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存在于岩石和地表松散堆积物的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a. 岩石的水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