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文艺理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书法

【答案】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书法”。狭义上的“书法”则特指“汉字的书写艺术”,其中尤其以毛笔书法最受研究者重视。中国书法不断演变发展,就大的类别有篆、隶、真、行、草等字体。

2. 油画

【答案】油画是以亚麻仁油、罂粟油等来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创作的一个画种。其特点是操作自由,有广泛的可变效果,颜色遮盖力较强,能较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

3. 无意识

【答案】无意识也称“潜意识”或“下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是指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即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艺术创作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家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状态下,突破了常规思维的局限和束缚,在无意识向显意识的转化过程中,以异于平时的方式冲破了原来的框架,使得创造性的飞跃、顿悟或灵感不期而至。

4.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答案】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诞生于德国,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阿思海姆等学者的艺术心理学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密切关联。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是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简言之,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该心理学派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5. 有意味的形式

【答案】“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利夫·贝尔提出的对艺术本质理解的表述。贝尔通过“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发现了线条、色彩的构成关系与排列组合在绘画作品中具有的独立价值和意义,他把这些构成方式和排列组合视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的理论细加推敲不难发

现其循环论证的毛病,但是它直接为塞尚以来的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在美学上影响深远。

6. 实用艺术

【答案】实用艺术是指与一般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强调艺术家个人艺术思想相区分的,通过设计师的工作,为社会大众服务,将实用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7. 风格

【答案】风格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更为本质性的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的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艺术风格既有鲜明的多样性特点,又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8. 艺术意象

【答案】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后的心理形态,同时它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 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表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二、简答题

9. 怎样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1)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认识和理解包括带有倾向性质的创作主体的情感、意志等主观因素。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的内容中不仅包括五四前后旧中国的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始末,及以此为线索而展开的具体的生活情节、画面,而且也包含了作者鲁迅的情感态度——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憎恨、批判,和对封建礼教的牺牲者祥林嫂的深切同情。

(2)艺术作品内容是一种精神性的内涵

具体的文字、语言、音响、色彩、线条等形式因素却具有可被感官感觉到的特性。有了这些形式,精神性内涵才有所附丽,有了感性显现的机会,并得以诉诸欣赏者的感官与心灵。

(3)艺术作品的内容是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等因素融会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现。

(4)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因人而异,就是说接受作品内容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对于一般的欣赏群体来说,也存在着鉴赏能力与审美经验的差异性。艺术欣赏不是对作品中所规定的内容的简单接受,而是较为复杂的精神活动。欣赏者各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情绪记忆、形象记忆,面对同一作品的内容,就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想象、体会。

10.联系实例,说明电影与电视剧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1)电影与电视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

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在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这种全新的时空现象,专业界称为“电影新时空”。

(2)影视实现时空自由转换主要依靠蒙太奇

影视的时空转换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顺序式结构与交错式结构。顺序式结构是依照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以时间的先后来组织不同的画面,自然地表现出生活的流程。交错式结构打破了时间的先后次序,让有关的场景互相穿插,出现交替、倒叙、闪回等。

11.简述艺术审美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中的位置和意义。

【答案】(1)审美教育在国民中的位置

①审美教育在近代真正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美育列入与德育、智育、体育并行的一项内容,审美教育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九九九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通过一项关于推进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决定,其中第六条专门谈到美育的重要地位:“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美育与其他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a. 德育、智育、体育是美育的基础

审美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它涉及到生活、历史、社会、自然等广泛的知识领域,这就需要接受者有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形成美的观念,对美的艺术品产生美的感受,积累审美经验。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的发展,除了需要审美教育外,德育、智育、体育的参与和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b. 审美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具有反作用;

c. 审美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

蔡元培把美育比做神经系统,强调了美育在保持各种教育协调统一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美育在整个教育中是属于最高层次的活动,这不仅是指美育必须在其他教育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而且还意味着,比之其他教育,审美教育在更大的程度上受着经济条件的制约。

(2)审美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人们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12.为什么说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答案】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原因在于:

(1)十九世纪西方工业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机械化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机械化生产的产品缺乏美感。

(2)二十世纪初期在德国工业和“包豪斯”组织旨在致力于新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