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社会保障学之社会保障理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福利性

【答案】福利性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特性之一,是指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小于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换言之,凡所得大于所费即具有了福利性。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具体表现在:①社会保障事业都以非营利为基本目的,它的指导思想是以造福于所有社会成员为前提; ②资金来源中包括大量公共财政补贴,公共财政来自社会税收,通过直接投入和转移支付,保证了社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相关福利权利的实现; ③社会保障中个人的负担相对较轻,不少项目是减免费用的,特别是弱势群体从社会保障中获益最多,而负担则最少; ④福利性服务较广泛,除福利性津贴等之外,福利性服务也包括在诸如医疗护理、伤残重建、工伤康复、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老年照顾等中; ⑤社会保障中对特殊群体的福利安排非常全面。

2. “金保工程”

【答案】金保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其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四个字:“一”是一个工程,指在全国范围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覆盖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的电子政务工程; “二”是两大系统,指建设社会保险子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子系统; “三”是三级结构,指由中央(劳动保障部)、省、市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组成; “四”是四项功能,指具各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项功能。

3. 社区福利服务

【答案】社区福利服务是以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以社区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是由政府倡导,以群众自治、自我服务为主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社会基层组织载体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延伸及必要的补充。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了四个大的方面:社会工作、教育工作、医疗服务、社会接待工作。

4. 宪法

【答案】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社会保障法、法规和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依据。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

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性、原则性、概括性、适应性、无具体惩罚性、相对稳定性、广泛性、历史性、灵活性、纲领性等特点。

5. 补充保障

【答案】补充保障是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之外的,以非政府主导性、非强制性为特征的各种社会化保障机制的统称,它与政府主导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起,共同构成国民生活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员工福利、慈善事业和社会互助等。

6. 属地管理

【答案】属地管理指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范下,由各地区组织实施并由各地区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与监督当地的社会保障事务。

社会保障制度追求的社会目标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它在运行中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系统,并需要通过在区域内设置相应的实施机构来完成项目实施任务,主要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成员之间的共济或互济互助。因此社会保障管理奉行属地管理原则,是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互济性和社会性的内在要求。

7. 住房福利

【答案】住房福利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解决国民住房问题的社会福利制度,满足人们的基本住房需要。包括廉租房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金融政策。住房福利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居民住房福利普遍性原则; ②住房消费需求优先原则; ③存款购房优先原则; ④低收入者优先原则; ⑤资源占用补偿原则。

8. 妇女儿童福利

【答案】妇女儿童福利是妇女福利和未成年人福利的合称,它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和维护其特殊利益而提供的照顾和福利服务,是社会福利项目之一。妇女儿童福利项目是根据妇女、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受到的歧视和侵害而设立,对于保障和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利益需要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简答题

9. 试分析如何克服社会保障过度可能导致的“养懒汉”现象?

【答案】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尤其是失业保障水平和最低保障水平过高,使得很多仍在劳动年龄阶段的失业者,放弃工作,依靠领取社会保障补贴维持生活的现象就是“养懒汉”现象。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克服社会保障过度可能导致的“养懒汉”现象:

(1)消减福利支出。如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即采取了减少住房补贴和用优惠价格向住户

出售公有住房的步骤,同时允许公费病人到私人医院看病; 瑞典规定了最高养老金的限额,同时减少了失业救济金和多子女补助费,取消了对减时工作工人的工资补贴等。

(2)调整福利结构。如英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改救济为就业”的计划,以帮助较长时间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和城市贫民区单身母亲找到工作。

(3)调整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在继续强调国家干预的前提下,从分发挥自由竞争的功能。

(4)制定严密的家计审查制度,避免社会保障待遇被骗取。

10.军人社会保障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军人社会保障的特征包括:

(1)保障对象的特定性

各项社会保障都有保障对象,即享受保障的人员。军人社会保障的对象是:为社会做出特殊贡献、受尊敬且有光荣身份的群体。

(2)保障待遇的从优性

军人社会保障水平必须高于一般社会成员的水平,这是由军人的特殊劳动和对社会做出的特殊贡献决定的。在同等条件下,军人社会保障的水平应在一般社会成员的水平之上,军人的生活水平应稍高于当时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3)保障体制的相对独立性

由于军人社会保障对象的特殊性,因此,各国政府一般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军人社会保障事务。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有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均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比较完善的服务网络,实行的是国家、社会、群众相结合以及军队和地方分工负责的体制。现行军人社会保障体制是一种自成体系的管理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须构建政府主导的社会化运行机制,而军人社会保障体制的构建仍需相对集中,不宜过于分散。

11.医疗保险待遇的给付方式

【答案】医疗保险待遇的给付方式有:

医疗保险费的支付方式可以分为后付制(Fee for Service)和预付制(Budget Control)。前者指按服务项目付费; 后者有总额预算包干、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工资制等方式。

(1)按服务项目付费

这是医疗保险最传统、应用最广泛的支付方式。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机构上报的医疗服务项目和服务量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它属于事后付费。在具体操作上,它可以先由医疗单位付费后再与医疗保险机构结算,也可以先由患者垫付再从医疗保险机构报销部分或全部。这种付费方式具有实际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但由于医疗机构的收入同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直接相关,医疗机构因此具有提供过度服务甚至虚报的动机。同时,第三方付费的事实亦使医、患双方缺乏费用控制机制,从而容易造成医疗浪费等结果。

(2)按人头付费

指医疗保险机构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如1年),根据接受医疗服务的被保险人人数和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