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次方言
【答案】次方言是方言的一个分支。汉语主要有一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在七大方言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即为次方言。例如官话方言下属的次方言有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它们都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如西南官话的古入声字归阳平,华北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而言,古入声字归入四声。
2. 音位变体
【答案】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3. 派生词
【答案】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语,即附加式合成词。词缀在词根前称为前缀,
,,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
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这些词都是由派生法构成的词,属于派生词。
4. 指示语
【答案】指示语是指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指示是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一些词语,例如,代词、称谓、时间处所词语等。这些词语的具体或确切的指称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指示语主要有:
(1)人称指示; (2)时间指示; (3)空间指示; (4)其他的指示语还有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
5.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6.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a]语的[P]
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7. 惯用语
【答案】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含义简明生动形象,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比如“走过场”“敲边鼓”“放空炮”等。
8. 声调
【答案】声调是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例如“d ǐ”(底)的音高,听起来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高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音节“底”(d ǐ)的声调。 ,英,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同一
二、简答题
9. 你对社会上某些人提出恢复繁体字、废除简体字的观点是如何看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汉字的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文字形体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简化。简体字不仅降低了记忆难度,而且便于书写。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如果开历史倒车,重新恢复繁体字,不仅会增加读书写字的难度,而且给人们的交流带来阻碍。
(2)汉字改革工作经历了很长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许多先驱者在文字制度变革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两方面都提出好多方案和建议,并为改革汉字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奋斗。汉字简化是汉字改革工作的重要部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推行规范汉字”。只有使用规范汉字,才能充分发挥汉字的交际功能,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规范汉字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经过简化和整理的字表规定的现行汉字。跟规范汉字对立的是不规范汉字,它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不符合国家发布的汉字整理的字表规定的汉字,例如国家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整理的异体字、旧字形等; 另一个是写错或读错的错别字。要正确使用规范汉字,必须掌握国家发布的汉字整理的有关字表,并能切实纠正错别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部门还发布了汉字整理方面的字表,主要有《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及《部分计量单位名称
统一用字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
(4)汉字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①笔划缩减,提高书写速度;
②结构简化,便于记忆;
③重新整合了偏旁部首,使读写更加一致,从而使汉字由象形文字变为纯粹的意音符号,这一点在形声字和会意字中更明显;
④汉字的简化更有助于汉语自身的发展和在国际上的推广。所以汉字的简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的行动
总之,不管是从汉字简化后的意义,还是从繁体字自身的不足,抑或是交际的要求,都证明汉字简化是正确可行的。
10.舌面元音可以怎么描述,举例证明。
【答案】舌面元音主要是从以下三各方面进行描述:
(1)舌位的高低
描述舌位的高低(开口度大小)。舌位越高开口度越小,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大。根据舌位的高低和开口度大小可以把原因分为高元音(即闭元音,如i , u , ü)、半高元音(即闭元音,如e , o )、半低元音(即半开元音,如
(2)舌位的前后
描述舌位的前后。可分为前元音(如i. ü)、央元音(如
(3)唇形
描述唇形的圆展。可以分为圆唇元音(如ü, o )、不圆唇元音(如i , a 等)。
总之,一个舌面元音的完整描述分为4个部分,如“a[A]”的描述如下: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是舌面元音、央元音、低元音、不圆唇元音的简称)。
11.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有哪些作用。
【答案】《汉语拼音方案》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制定出来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方案有以下用途:
(1)汉字的注音工具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需要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基本克服了直音法和反切法没有易识的音同或音近的字就难以注音,以及注音符号不完全是音素字母,注音不够准确,书写不够方便的缺点。它能够准确给汉字注音,并且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又便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2)普通话的拼写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一套记音符号,可以帮助教学,矫正读音,推广普通话。
(3)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基础
)、低元音(即开元音ā)等。 )、后元音(如u.o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