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学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风险投资
【答案】风险投资是指风险资本的运营,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就是将资本投向蕴含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值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特点是:
(1)投资对象是高技术、新兴产业的企业或项目;
(2)追求未来高额资本收益井主动承担高风险;
(3)在投资的同时也往往参与管理或提供辅导、咨询等服务;
(4)具有资本主动推出的要求和机制,一般是在投资成功并获高利后回收资本,再转向其他风险投资项目。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并且不会持续留存在某一企业。风险投资有助于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够优化资本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并且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就业,有利于经济发展。
2. 虚拟资本
【答案】虚拟资本是以各种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其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 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股指期货、外汇期货等则是由股票、外汇交易衍生出的,可以说是虚拟资本的进一步衍生。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任何价值,而是对未来收入的一种索取权凭证。它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实际资本的纸质复制品,是虚拟的一种资本形式。虚拟资本的买卖价格不是依据其票面值,而是根据其预期收入来确定的。计算公式为:虚拟资本价格一预期收益/平均利率。虚拟资本的价格与其预期收益成正比,与平均利率成反比,而与实际资本的价值变动无直接关系。
虚拟资本和信用密切相关,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影响着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本身。货币的虚拟化是信用制度产生的前提; 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 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生产的基础,虚拟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
3. 抽象劳动
【答案】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或者说同一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从抽象形态和具体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因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非劳动的自然物质的原子。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理论概括,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只能在量上起作用。
4. 国家干预
【答案】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以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国家干预是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的,总的来说,国家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财政政策。则政政策是指通过则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政策和则政支出(主要是政府对公共工程、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以及对社会成员的转移支付等支出)政策,来影响社会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以求得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由国家银行即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信贷,以影响利息率,进而通过利息率的升降来增加或减少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国家通过确定支持、鼓励哪些产业,限制哪些产业,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组织合理化的政策。产业政策一般包括两力一面的内容: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
(4)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过确定工资水平来控制通货膨胀,进而抑制失业上升和经济衰退。
5. 绝对剩余价值
【答案】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6. 要素市场
【答案】要素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简称,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生产条件的交易市场。主要由生产资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两大类构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商品市场日益完善,市场功能日趋扩大。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房地产等渐渐地在市场
上交易,并由此发展成了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这些要素市场构成的统一体,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 世界货币
【答案】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这是马克思指出的货币的第五种职能,它是在前几个职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当商品流通越出国界产生国际贸易关系后,货币便在世界经济关系中发挥作用。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时,必须脱去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域性外衣,以足值的金和银充当。世界货币职能具体表现为:
(1)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2)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用于购买外国商品;
(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等。马克思认为,在贵金属流通条件下,作为世界货币,要以金银原始的条块形式并按实际重量发挥职能,不能采取国内流通的铸币和纸币形态。因为后者一越出国界,就丧失了其法定意义。
8. 资本积聚
【答案】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和基础,资本积聚则能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来增强资本积累的能力。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并且资本积聚在增人单个资本的同时,也增人了社会总资本; 但以这种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一般速度较慢。
二、简答题
9. 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答案】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下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此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意味着工人在同样工作日时间内支出了更多的劳动量,实际上等于延长了工作日。这是一种延长工作日时间的隐蔽的形式。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