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摘要

一、名称解释

1. 系列报道

【答案】系列报道是指对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或一个重大问题的几个侧面,分为若干各自独立又有机结合的篇章加以报道的形式。选好主题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关键,它不仅要统帅所有的材料,还要统帅各个独立篇章的中心思想,使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占有大量材料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基础。安排系列顺序时应注意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其强势。系列报道不仅仅简单报告事件的现状、变动和结果,而且还需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一种有较强指导性的报道形式。

2. 风貌通讯

【答案】又称为“旅行通讯”、“概貌通讯”。它是以采访者旅行见闻的视角反映社会变化和风土人情的通讯,因此,也有人简称为“记地”的通讯。报纸上常见的诸如“见闻’夕、“巡礼”、“散记’,、“纪行”等都可归属于这类通讯。

3. 新闻本源

【答案】新闻本源是指产生新闻的根源。要从事新闻报道,必须弄清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把握新闻的本源,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原则,,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

4. 专访

【答案】专访是指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以一种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卞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义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强,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二、简答题

5. 主题对于通讯写作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

通讯主题的重要意义:

(1)鲜明的目的性是通讯写作的主要特征。

目的性是通过确定主题和表现主题来实现的,写通讯之前,必须确定表达什么主题。通讯是新闻工作者在一种思想观念统辖下“组织起来”的新闻报道体裁。

(2)先立意后动笔,才能成竹在胸,这是通讯写作必须惜守的原则,是写作成败的关键环节。 只有选定了主题,选对了主题,才能围绕主题选择新闻事实,选择组织素材、谋篇布局的结构,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3)通讯的主题,是人们评价一篇通讯时首先的评价标准。

一篇通讯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主要看其主题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大不大。

6. 如何理解网络媒体具有传播力一式的多样性优势?

【答案】网络媒体具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优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多媒体传播

网络媒体传播手段的多媒体化,是指它能集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长于一体,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报道手段的有机结合。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报纸用文字、图片,广播用声音,电视主要用图像,而网络媒休可以三者皆用。多媒体化融合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报道手段,使受众在网上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并可以把新闻做得可读、可听、可视,比传统媒体更加丰富、饱满、精彩。

(2)交互性传播

交互性是指网络媒体能够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这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变化。

传统媒体虽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读者来信、来电等方式与受众沟通,但本质上新闻机构对受众是点对面的单向传播。网络媒体通过开设电子论坛(BBS )、公布记者电子邮件和在每篇报道之后设置评论区等手段,给公众提供了一个交换批评和评论的场所,使网民能够直接参与新闻报道。受众随时可以同媒介工作者、媒介机构以及其他受众在网上直接进行文字或者音频与视频的对话,形同于面对面的传播。于是在网络传播中,受众对新闻的获取由原来相对封闭的状态进入完全开放的状态。这不仅做到了媒体与网民之间的沟通,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交互性使网络媒体真正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媒体。

(3)小众化传播

小众化传播是指网络媒体能够以个性化的点播服务代替以往传统媒体的新闻批量生产。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是报刊或者广播电视向受众推出新闻信息,网络媒体的传播过程则是受众从网上拉出新闻信息。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受众总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在媒介每天为他们设置的有限的阅读与视听“议程”或“菜单”中进行有限的选择。然而网络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的角色和地位,他们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地获取信息。

三、论述题

7. 结合案例论述风貌通讯的写作要求

【答案】(1)抓住特点写见闻

风貌通讯的取材特征就是活材料多,有特点的见闻多,活灵活现,感染力强,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温州夜行记》,通篇的见闻使你对这个陌生的“中国私营经济之都”留下鲜明的印象:记者饿了九个小时,下了火车,狼吞虎咽一盘炒年糕后,又爬上去温州夜行车。本想在车上睡一觉,但上车后忽然发现“夜不能寐”。他写了温州人白天做事晚上赶路,车上东倒西歪照睡不误; 写了夜景“一家家农户开的店堂彻夜不闭,一盏盏灯箱、一串串链泡,繁星满天,光亮触目”。在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之后,记者又将镜头推进,着重写车中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啼哭不已的8个月的婴儿外出创业……

总之,现场见闻是风貌通讯最吸引人的地力一。

(2)旅行者的视角一一新鲜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嗅觉自然会迟钝,对本地的变化不易察觉。然而忽然来到一个新地方,那种新鲜感便扑面而来。

风貌通讯的一个特点,首先是以本地人的眼光去看外地,观察它的概貌、探求它的陌生和神秘。这可以极大地满足人们求知求新的心理需求。

因此,无论是在报纸版面上还是电视画面中,风貌通讯都是打开一扇观察外面世界的窗口。使本地读者跟随记者的脚步,仿佛也身临其境地看到异地的变化和风情。

拿《温州夜行记》来说: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这个地名早已为读者所熟识,它以私营经济领域中的明星地位记载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史书中。对于温州的报道更是难以v}一数。然而,记者却独辟蹊径,以一个夜行旅游者的身份,将去温州一路上的鲜明印象,不加渲染地再现出来,引导读者去“感受”温州,把温州人的实干精神和超常劳作的一面展示给世人。看过全文,想必读者也像记者一样“眼不寂寞,路不寂寞”,也会“心不寂寞”

旅游者的视角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以行进中的观察获得见闻,专业术语叫“步移式观察”。记者每到一地,都用好奇的目光捕捉着各种镜头,而这些镜头的变幻随着记者随机式采访的脚步,或山或水,或草或木,或大或小,或先或后地移动式出现,读者跟着记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遐想,一路品味,游兴十足。

读者的感官跟随记者的脚步“延伸”,报道的悬念感和吸引力也油然而生。

(3)主题不容忽视

风貌通讯尽管取材以见闻为主,且格调轻松,强调可读性,但仍然需要突出主题,要通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