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外教育史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德国最早办起实科中学的教派是( )。

A. 加尔文派

B. 路德派

C. 虔信派

D. 耶稣会派

【答案】C

【解析】实科学校是近代德、俄等欧洲国家实施实科教育的一种普通学校类型,为适应工商业和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创办,其特点为:接近实际生活、开设实用课程,培养从事工商业的中等技术人才。17世纪末18世纪前期,德国路德新教的虔信派教育家尝试建立此类学校。

2.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者是( )。

A. 伊拉斯漠和莫尔

B. 伊拉斯漠和维多利诺

C. 维多利诺和莫尔

D. 莫尔和拉伯雷

【答案】A

【解析】伊拉斯漠是北欧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理论家,他认为教育对改善社会、促进人类的文明、巩固社会的和平与安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强调基督教与人文主义并重,主张人文主义基督教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其代表作主要是《基督教王子的教育》(1516)和《论童蒙的自由教育》(1529)。莫尔是英国最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乌托邦》(1516)中,他主张实行公共教育制度,最先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特别提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3.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

A. 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B. 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C. 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

D. 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

【答案】B

【解析】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划分为五个层次,也是五种不同的类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是指一些研究机构、

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领悟的课程,是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实行的课程,是指在课堂里实际开展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可以通过观察,问卷,与学生交谈等方式来识别这种课程。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说实际上揭示了“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运动形态,使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从静态的角度转换到动态的角度。不同的课程内容定义反映了定义者的基本观点和取向,每一种课程定义的背后都有其成文或不成文的理论基础。因此,答案选B 。

4. 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实验是( )。

A. 昆西制度

B. 葛雷制

C. 道尔顿制

D. 文纳特卡制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尤其是进步教育实验的熟悉和掌握程度。美国教育家沃特于1907年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的督学,推行一种以“葛

,亦称“双校制”雷制”著称的教学制度。“葛雷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为了减少学校经

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沃特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解决了葛雷地区学校少、供不应求的矛盾,管理方式经济而有较高的效率。沃特的葛雷制曾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最卓越的例子。文纳特卡制是为了弥补道尔顿制的不足,实行的是小组教学和单独教学的结合。道尔顿制的关键词是,实验室,表格和公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 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 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能力分组属于( )

A. 作业分组制

B. 活动分组制

C. 异质分组制

D. 混合能力分组制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不同形式分组教学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分组教学有不同的形式,按照组内成员同质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质小组,即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者学习成绩编班,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编为一组,另一种是将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着重强调异质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学习。而在同质分组中,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后,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分组通常称为活动分组。

6. 夸美纽斯认为学校组织形式分为( )四个阶段,分别相当于春、夏、秋、冬。

A. 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

B. 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

C. 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

D. 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国语学校

【答案】A

,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解析】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

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他以鸟儿选择在春天繁殖,园丁选择在春天种植为例,认为适应自然的教育也应该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期开始; 在一天之中,应该在早晨读书。由于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组织便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

7.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所借鉴的办学模式主要源于( )。

A. 英国大学

B. 法国大学

C. 德国大学

D. 意大利大学

【答案】C

【解析】19世纪,大批美国人赴德考察或留学,回国后,一些学者竭力提倡按德国的传统办学。1876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以学术研究为主,并首创研究生院,不久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都开始以德国为榜样,向学术型大学发展。

8. 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

A. 概念转变

B. 概念形成

C. 概念同化

D. 概念整合

【答案】A

【解析】概念转变是指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包括,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相关学科的原有知识经验背景,了解学生有哪些错误概念。第二,充分运用学生的原有概念,创设教学中的认知冲突,以此作为引发学生进行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第三,在开放性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讨论分析,是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形成新的观念。因此,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