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849外国文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神话
【答案】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及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2. 《新约》
,因为【答案】《新约》是基督教《圣经》的第二部分。新约与旧约恰成对比(即摩西之约)
旧约不能在人的心里产生公义。基督教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新旧约以耶稣出生为界限。《新约》据传是耶稣使徒及其弟子们的著作汇编。《新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最初用希腊文写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使徒书信分保罗书信和一般书信; 保罗书信又分教会书信、个人书信、监狱书信和希伯来书。
3. 湖畔派
【答案】湖畔派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流行的消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即由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诗作是《丁登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了咏》,充满神秘怪诞色彩。骚塞的长诗《审判的幻景》是诌媚英国王室之作。
4. 《卡拉玛佐夫兄弟》
【答案】《卡拉玛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包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高超艺术手法。
5. 《韵光》
【答案】《韵光》是印度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是阿难陀伐弹那。全书分4章,书中有诗体
歌诀和散文体的说明。《韵光》提出诗的主体是“韵”的理论,认为词的“暗示义”或“领会义”是“韵”的依据; “韵”是诗的灵魂,词和义不过是诗的“形体”。这在印度古代文论发展中是一重大突破。
6. 《十日谈》
【答案】《十日谈》是薄伽丘创作的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一部文学作品。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7. 能乐
【答案】“能乐”是日本的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是由一种名为“猿乐”的歌舞发展而来的。“能乐”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各种因素,但它主要还属于一种歌舞剧,台词、对白较少,而以歌舞为主。“能乐”的文学剧本称为“谣曲”。能乐最著名的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戏剧理论家奠基人是世阿弥,他的名剧是《熊野》和《赖政》。
8. 《第二十二条军规》
【答案】《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约瑟夫·海勒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了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美国空军部队的军营生活,无情地嘲讽和抨击了黑暗的现实,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表达了人必须作出人生选择的思想。小说以喜剧的方式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与主题。小说利用荒诞不经的情节,反讽俏皮的语言,描写人难以摆脱的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荒诞不经,在笑声中嘲笑了社会,但是饱含着辛酸与无奈。小说成功塑造了“反英雄”形象; 通过“人像展览式”的戏剧性结构构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整体上显得凌乱破碎,但呼应了小说的荒诞氛围。
9. 文艺复兴
【答案】文艺复兴是指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它最初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半期及于法、德、英、西班牙等国。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用人性反对神性;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10.东亚战后派
【答案】东亚战后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以战争为背景、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
流派。东亚战后派文学的产生,是以1946年1月由七位评论家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为发端,以确立“现代的自我”的文学批评为先导,强调尊重个性自由,追求文学的主体性,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迈开了战后派文学的第一步。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在创作思想、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但他们的主导倾向都是现代主义的。他们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舞台或背景,深入地剖析了战时和战后的日本人和日本社会。野间宏在日本战后派中很有代表性。
二、简答题
11.怎样理解托尔斯泰笔下的“心灵辩证法”?
【答案】托尔斯泰在心理描写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这是他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出的巨大贡献。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度评价了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艺术,称之为“心灵辩证法”
(1)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演变,尤其关注心理过程本身以及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追踪描绘一些情感和心理是怎样演变成另一些情感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
(2)同时,托尔斯泰描写人的心理的复杂性时所关注的,不是人的心灵中那些阴暗、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内心世界复杂的矛盾斗争本身,而是性格发展和人们战胜黑暗与邪恶的能力。在这方面,他和把人的灵魂看作是一个无底深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明显差别。总之,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12.请概述小说家马尔克斯荣获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本原因。
【答案】《百年孤独》因其独到的艺术成就和文学史价值让马尔克斯走向1982年诺贝尔文学
,评论界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为“20奖的领奖台,马尔克斯也因此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
,而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至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此才广为世人接受,人们也因此开始阅读这一文学流派的其他作品。马尔克斯荣获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本原因是其主题和艺术的双重魅力。
(1)《百年孤独》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史诗性作品
①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的兴衰史
布恩迪亚家族来到马贡多小镇居住,七代人经历了兴起、繁荣、衰落到彻底消失的过程,构成了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
②象征性地表现了作者对哥伦比亚的历史和现实的认识
作者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小镇马贡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的过程,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独裁政权的残暴、殖民主义者和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③揭示了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屈辱历史的原因
马尔克斯在揭示原因的同时也探讨了如何摆脱与世隔绝状态的途径。通过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历史和马贡多小镇的命运,小说对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指出民族精神的愚昧落后、保守闭塞,才是该地区饱受无休止党派纷争、外来者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的根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