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13历史学基础1(自命题)之中国古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黄老思想
【答案】黄老思想是指秦汉之际兴起的道家思想,即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汉初,经济凋敝,社会残破。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采纳陆贾的建议,用“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政治。因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者假托黄帝之命撰写了《黄帝四经》等著作,故黄帝在一段时期内也被当做道家的代表人物。黄老之学适应了汉初希望安宁、清静的普遍社会心理。东汉时黄老之学与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原始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2. 常平法
【答案】常平法是指唐刘晏推行的稳定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其主要措施为:①在各道设巡院,以勤廉干练者为官,让其随时上报当地物价的涨落,政府如遇贵则卖,遇贱则买; ②让其每旬每月上报各州县的雨雪天气丰歉情况,在丰收地区,便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买粮食; 在歉收地区,则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卖粮食。这样就使政府能及时调整物价,稳定市场,政府也获得了大利。此法主要是结合市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3. 夺门之变
【答案】夺门之变是明朝景泰八年(1457年)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拥立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又称南宫复辟。因石亨等攻破南宫门,奉英宗升奉天殿复辟,故名。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英宗弟鄺王朱
,祁钰为帝(即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次年,英宗被释归,为景帝幽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
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见状,即密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以邀功赏。十六日夜,徐有贞、石亨等引军千余潜入长安门,急奔南宫,毁墙破门而入,掖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升奉天殿,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已复位。二月,废景帝仍为廊王,迁于西内。
4. 长平之战
【答案】长平之战是指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前后耗时三年。公元前260年,秦攻韩,义与赵国争夺韩国的上党郡。秦赵两军在长平展开决战,秦将白起击破赵军主力,杀赵将赵括,大败赵军。赵军损失四十万余人,从此一蹶不振,无力再与秦国抗衡。此战后秦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其统一中国的进程。故此战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5. 太康失国
【答案】太康失国是指夏朝政权易手事件。夏启死后传位给太康,太康终日宴饮、游乐,不恤民事,荒淫无道,引起内乱,从而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则乘启子武观叛乱之机,起兵攻入夏都,赶走太康,“因夏民以代夏
,夺取王位。史称“太康失国”政”。
6. 《黄帝内经》
【答案】《黄帝内经》是指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经典著作。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而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全书共十八篇,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各九篇,《素问》主要论述脉理和病因,《灵枢》主要论述经络和针刺。全书记载了我国两千数百年前的有关人体解剖的知识和血液循环的概念,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这对世界古代医学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7. 合纵连横
【答案】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战国中期齐、秦对峙时,战争形势复杂,出现了“合纵”与“连横(衡)”的局面。因南北方向为纵,东西方向为横,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以抗击秦或齐,故称合纵; 以三晋为主,东连齐而西抗秦,或西连秦而东抗齐,叫做连横。就策略而言,“合众弱以攻一强”谓之合纵,“事一强以攻众弱”谓之连横。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合纵连横的内涵也在逐渐变化。战国后期则变为六国联合抗秦是合纵,六国分别投靠秦国就是连横。
8. 弥兵之会
【答案】弥兵之会又称弥兵运动,是指春秋中期,宋国大夫华元、向戌等为了调解晋、楚两国之问的战争纷争两次召集相关国家在都城商丘西门外举行盟会,签订停战和约。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激烈,周围小国几乎都卷入战争。小国普遍厌战,晋、楚也疲于攻战。在此背景下,宋国前后两次发起“弥兵”运动。第一次会盟没有达到弥兵的预期效果,四年后爆发了晋楚郡陵之战; 第二次会盟共有14个诸侯参加,晋、楚两大诸侯国平分霸权; 齐、秦两国不作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两大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后,双方40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对恢复、发展各国的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的生活,颇有好处。
9. 工商食官
【答案】工商食官是指西周一种管理手工业和商业的制度。西周的手工业和商业,是由官府统一经营和管理的。官府设工正、陶正、车正等官职,管理手工业和商业,工匠和商人多为官奴隶。产品为奴隶主贵族所有,工商业者的生活费由官府供给。
10.睡虎地秦简
【答案】睡虎地秦简是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简,共1000余支,内容大部分是秦的法律及文书。竹简上的《秦律》包括法律条文三种,治狱案例一种。法律条文第一种不仅有一部分律文,而且有关于律文的解释; 第二种是关于农田、粮仓、货币、贸易、徭役、徒刑、狩猎、度量衡等方面的律令,有《田律》、《仓律》、《置吏律》、《军爵律》等近20个标题; 第三种包括《游士律》等,并且有具体的解释。治狱案例是对一些案例的审讯、调查等具体纪律。睡虎地秦简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秦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二、论述题
11.唐代后期工商税骤然兴起的背景,内容,意义?
【答案】(1)唐代后期工商税骤然兴起的背景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正常统治秩序被打乱,财政收支上矛盾重重,国家财政也基本上陷入崩溃境地,只能通过增辟农业税收之外的其他财源来弥补财政开支。从第五琦的榷盐法开始,包括了刘晏的财政整顿、杨炎的两税法,都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也促进了工商业税的兴起。
(2)唐代后期工商税骤然兴起的内容
①榷盐法:第五琦将食盐的产销环节全部控制在政府手里,对食盐实行辜榷制度,提高盐价,使得政府能从中牟利。但由于广置机构管理导致机构臃肿,管理费用增多,影响榷利的纯收入。
②刘晏整顿财政:刘晏首先对第五琦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精简盐政机构,同时把政府统购统销食盐,改为政府在产地统购食盐,使得政府收入大增; 其次整顿槽运,推行常平法,通过疏浚河道,训练槽卒,并在扬州造运粮船,分段运粮的办法,运粮数量大为增加; 同时利用常平法获得粮食差价,也保持了各地物价的大体稳定。
,政府先预③杨炎的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量出以制入”
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 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
,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大致均等; 无论户税和对不定居的行商按三十分之一征税(后改为十分之一)
地税,均按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
(3)唐代后期工商税骤然兴起的意义
唐政府的改革措施旨在缓解政府不堪的财政压力,但通过改革也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到唐朝后期,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日渐松弛,工商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工商业税兴起,成为后期唐政府财政开支的重要来源。
12.试论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答案】(1)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王莽新朝以托古为名所进行的改革。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掌权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令,进行改制。其主要内容是:王田、奴婢政策、五均六宪、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更易名号等。但王莽改制很快就失败了。
(2)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