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667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李白行吟图》

【答案】《李白行吟图》是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原藏于圆明园,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圈采用减笔技法,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李白行吟图》体现了大胆的画风,虽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

2. 南陈北崔

【答案】南陈北崔是指晚明人物画大家陈洪缓和崔子忠。他俩的人物画题材多为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幻,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

3. 秦兵马俑

【答案】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有机组成部分,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兵马俑于1974年一1976年被发现,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崇尚写实,手法严谨; 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总体布局上利用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秦兵马俑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4. “马一角,夏半边”

【答案】“马一角、夏半边”指的是南宋四家中马远和夏圭在绘画中得构图风格。马远在构图时常取一角、半边的景致,被称做“马一角”。夏圭在构图上喜欢取半边之景,侧重一隅,意境开阔,被称为“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他们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有浓郁的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两人新的山水画风,左右了南宋150余年的画坛,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5. 吴道子

【答案】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早年孤贫喜欢作画,未及弱冠,便能“穷丹青之妙”。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素有“吴带当风”的美誉,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擅画佛道人物,远师南朝梁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曾在长安、洛阳等地寺观作佛道宗教壁画三百徐间,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均能不失尺度; 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所绘人物,善用状如兰叶或尊菜条之线条表现衣褶,使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喜以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

6. 李叔同

【答案】李叔同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艺术家,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别度为僧,号弘一法师。李叔同早年的书法由篆入隶,致力于魏碑,颇得《张猛龙》、《始平公造像》体势,体健潇洒,才情毕现。出家后阪依行书,字取长势间架单纯,线条稚拙藏锋,风格平淡、恬静、冲逸,具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晚年之作愈加笔笔气舒,笔笔锋藏,笔笔神敛,具有敛神藏锋,定慧于心的气韵。音乐作品有《送别歌》、画作有《自画像》。其清净无为的艺术格调恐后人难以企及。

7. 清六家

【答案】清六家指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犟、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并非一个画派,却都强调临古,特别是推崇元人。以精熟的技巧,领导画坛,左右时风,被视为当时画坛的正统派。

8. “吴带当风”

【答案】“吴带当风”指的是唐朝画家吴道子的一种绘画风格。吴道子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他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便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吴道子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作,在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性,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9. 展子虔

【答案】展子虔是北朝隋唐时期的著名画家,他曾辗转于大江南北,在洛阳、西安、扬州及浙江等地的寺观中创作了许多壁画。展子虔工于绘画,创作范围较广,善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实,尤长于山水。他的山水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其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因而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游春图》是展子虔的代表之作,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该画用青绿重着色法画贵族春游的情景,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图中的山水“空勾无效”,但远山上以花青作苔点,己开点苔的先声。人马体小若豆,但刻划一丝不苟。此画已脱离了为山水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独立山水画的面貌。《游春图》构图壮阔沉静,设色古艳,富有典丽的装饰意味,体现出承上启下的风格,也标志着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期。

10.永乐宫壁画

【答案】永乐宫壁画是元代道教壁画的代表。永乐宫位于山西永济县(因建水库今迁丙城),为元代所建,其壁画规模宏伟,形象生动,线描作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二、论述题

11.列举你喜欢的两件新石器时代的雕塑作品,并说明理由。

【答案】(1)陶鹗鼎

①陶鹗鼎,出土于陕西华县太平庄庙底沟文化晚期墓葬中,鹰鹗的身体作鼎腹,以其双腿与尾巴作陶鼎的三个支足,器口前端加塑鹦首,和器身浑然一体,丝毫不显得牵强累赘,尖利的嚎和炯炯双目,增添了威猛之感。

②整个器物造型简括,稳重厚实,体量感很强,散发着一种狞厉之气,开创了商周时期大量的青铜鸟形尊造型的先河。

(2)红山文化C 形玉雕龙

①C 形玉雕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属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玉龙通体呈墨绿色,身体呈英文字母C 的形状,因此被命名为C 形玉雕龙。

②整个玉龙,是一块玉料的圆雕,细部运用浮雕、浅雕手法,通体琢磨,光洁圆润。其形体塑造选取奔腾状动感和力度感极强的造型,使人感受到龙穿行于空间、无所不能的神奇力量。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③另外红山文化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玉猪龙,这就为探讨龙的起源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同时对于研究龙的形象的发展演变也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12.请谈谈近现代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的艺术风格及其美术教育思想。

【答案】(1)徐悲鸿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并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代表作品有《奔马》、《愚公移山》、《九方皋》、《田横五百士》等。

①徐悲鸿的艺术风格

a.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b.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c. 徐悲鸿的油画主要受新古典主义至印象派之间色彩造型技巧的影响。他观察分析色彩极为严谨,在色调处理上注重冷暖对比,在肖像和人体上大胆使用紫与绿的色调,使画面光色闪烁。

②徐悲鸿的美术教育思想

a. 徐悲鸿把西方艺术学院制度度完整的引入中国,建立了较正规、系统的教学体制,而且身体力行的推行素描训练和艺术要以写实方法表现生活的教学主张。

b. 在徐悲鸿看来,古老单一的中国绘画技法不足以承载几千年的中国艺术精神,不足以表现缤纷的世间万物之美。这成为他决心以西方的绘画语言来丰富、完善中国陈旧艺术语言的主要动机。正是这种动机促使徐悲鸿确立了现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