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9 201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三)18 201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四)27 201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五)34
一、简答题
1. 你认为该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答案】改造传统农业的途径主要包括:
(1)构建市场经济制度
市场是农民配置农业资源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离不开政府对传统农业的宏观调控。政府制定有效的市场经济制度、向农民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和加强市场的设施建设将会更加有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建立有效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制度
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需要构建农业合作社、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但不能否定农业的家庭经营,必须建立在农业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具备了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因而土地政策将从公平优先转变为效率优先,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仍然是建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辅之以更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提高农业技术进步水平
传统农业改造过程中的农业技术进步要特别注意技术选择。要素稀缺导致要素价格变化,要素价格的变化导致技术进步的变化,实现廉价的投入品对昂贵的投入品的必要替代。适应传统农业转变的政府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农业适用技术的提供是十分必要的。
(4)加强农民人力资本投资
农民如何有效地利用新的农业生产要素,涉及到农民接受新要素的条件、时机和学习能力等。 学习新知识的途径有:
①通过沿用己久的方式在试验或错误中去学习;
②通过生产新要素的企业或农业技术推广站这样的政府机构或农民自己进行培训而学习; ③通过教育学习,这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方法,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2. 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农业信息化的作用体现在哪些力一面?
【答案】(1)农业信息的内涵
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
(2)农业信息技术的的内涵
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对农业系统中的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发布和应用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通信技术是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对象是
一切可能产生信息效应的农业系统。研究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农业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中静态的和动态的、定性的和定量的、确定的和模糊的各类信息,使农业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环境循环过程能够得到合理而有效的控制。
(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农业信息化即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4)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①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有效措施
a.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模拟试验和数据分析,可以降低农业科研的成本,缩短农业科研的时间,提高农业科研部门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程度;
b.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农业生产过程的设计、农业投入产出结构的优化、农产品市场状况和应用前景的分析,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度,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佳的产出;
c.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遥感预测,可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d.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较快捷、低成本的力一式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高效流转和农业农村经济政策的宣传。
②农业信息化是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手段
a. 通过农业信息化可以实现农村与城市、国内与国外的互联互通,从而农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农产品市场;
b. 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根据各地的需求信息实现顺畅有序的流动,从而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利条件;
c. 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可以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找到理想的应用场所,农业科技人才也可以根据各地对人才的不同需求确定理想的流向。
③农业信息化是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实现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精准化投入、科学化筛选贮藏和加工,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加速农业信息化进程。
④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a. 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全面普及和推广;
b. 避免农业管理决策部门决策时由于信息不全或信息迟缓造成的偏差,不断提高农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c. 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全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3. 如何看待关于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争论?
【答案】(1)农业大生产与小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小农经济。
(2)农业大生产与小生产孰优孰劣之争常与农业经营规模大小优劣混在一起:农业经营规模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确定农场最佳规模、为农场选择土地面积和投资数量提供依据,这种比较是同质比较; 农业大生产与小生产研究的目的是要来说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优劣。
(3)大农论与小农论之争的实质在于农业生产应采取那种社会经济形式,用来作为农业政策选择的依据,或为农业政策进行理沦辩护,而不是纯粹的学术理沦之争。
(4)资本主义国家大小农场争论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关于小农场与大农场的规模绩效之争,是对于家庭农场与雇工的大农场优劣之争。争论双方在实质上代表着这两种农场的利益,涉及到政府的政策取向。理论之争的背后是某个社会群体利益,而争论的表现却是农场规模的经济效益的比较。
(5)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大小生产争论的实质
小农论者被视为反对集体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往往涉及到政治路线斗争,所有的文章都论证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政策造成思潮,思潮形成观点,观点推动研究。用大小优劣的观点来支持规模经济效益的研究,所要证明的是政策正确性。
4. 试从理论上来分析食品质量安全的经济特性。
【答案】(1)尼尔逊将商品分为二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
①搜寻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决定商品品质;
②经验品是指只有在购买之后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
③信用品是指消费者即使在消费之后也不能判断其品质,只能借助于其他的信息才能决定其品质。
(2)食品质量要素的品质特性,既具经验品特性,又具有信任品特性,而食品安全要素更多属于信任品。
①市场机制在搜寻品特性方面不会出现失灵;
②在经验品市场上,市场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厂家的声誉投资和广告策略等途径改善信息传递,缓解由质量信号传递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
③在信任品市场上,市场机制则完全失灵。
(3)食品质量安全信号的传递,是将食品安全的信任品特性转化为搜寻品特性。传递成本则是这种转换的交易成本。通过第三方介入市场,如产品检测或质量认证,提高信号传递机制,可以解决食品质量安全信号的市场失灵问题,实现高质高价。生产者无法接受高检测成本,产品价格也会因为增加检测成本而变得高昂。
(4)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
①食品安全供给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消费者在对食品安全风险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更低的价格购买风险性较高的食品可以获得额外的效用;
②食品的供给商也仅仅愿意在消费者可以觉察的安全性层面提供这一安全水平的食品,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