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00货币银行学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货币银行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l .货币史上有过哪几种主要的货币本位制?

2.怎样衡量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3.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其它条件一定,假定某上市公司股票下一年的预期收益是每股0.5,市场利率为5%,其理论股价应是多少?若市场利率降至4%,理论股价又应为多少?

5.国际收支表中,资本项目包括哪几项?

6.信用合作社有哪几个重要特征?

7.什么是“currencyswap ”?

8.什么是票据的背书?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l .什么是泡沫经济?简述其产生原因。

2.简述人民币贬值的代价。

3.理论上,利率下降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4.为什么指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时滞”?

三、论述题(共20分)

如果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通货紧缩是否也是一种货币现象?为什么?

答案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货币银行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l .货币史上有过哪几种主要的货币本位制?

答:国家货币制度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始于国家统一铸造货币之后,在不同时期各国对货币的构成要素和货币流通的组织管理的规定各不相同。早期的货币制度较为杂乱,各国间的差异也很大。16世纪以后,随着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国家货币制度才逐步完善并相对统一规范。至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制度发展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过程,演变的基本形式是: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①银本位制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在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到19世纪末期被大部分国家放弃。②基本内容是:以白银为主币币材,主币的名义价值与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等;银币为无限清偿货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化,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入输出。③我国用白银作为货币的时间很长,唐宋时期白银已普遍流通,金、元、明时期确立了银两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①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16~18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实行这种货币制度。②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一般黄金适用于大额批发交易,白银适用于小额零星交易;金银铸币都有无限清偿能力,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国境;金币和银币之间,金币银币与货币符号之间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