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01综合考试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2001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效用
2.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3.购买力平价
4.替代与互补
5.财政的经济职能
6.再保险
7.国际金融市场是由哪几个子市场构成的?
8.借款合同的概念及其主要条款
9.什么是货币的贮藏手段?
10.什么是商业汇票?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解释经济活动的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并给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2.衡量一国外债承受能力和外债偿付指标有哪些?
3.试说明投资乘数,发挥投资乘数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4.简要分析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5.有人认为,“西部开发需要有银行资金的大力支持”,你对此观点有何评价?
答案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2001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 效用
答:效用(utility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家普遍使用基数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到了20世纪30年代,序数效用的概念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使用。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一个有点类似于香、臭、美、丑那样的概念,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消费者要回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即哪一种消费的效用是第一,哪一种消费的效用是第二;同时,就分析消费者行为来说,以序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比以基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要少,它可以减少一些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心理假设。在现代微观经济学里,通常使用的是序数效用的概念,但在某些研究方面,如对风险情况下的消费者行为的分析等,还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