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力图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问题,它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是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中试行的一种新型课程管理模式。
2001年国家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之后,校本课程开发才面向全国各地展开。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体现了国家政策下教育权利的再分配,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照顾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语文教育改革运动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学校和教师所面临一个难题,是教育界热切关注的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立足本校实际,在尊重学生、学校、社区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上,由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共同开发的为实现某一目标或解决某一课程问题,持续、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校本课程虽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尤其是基础教育中义务教育阶段,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具有校本课程开发所应有的课程理论和相应技术,甚至智能准备,给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更应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尝试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进行研究与反思,并提出推进策略。
研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论述校本课程及开发的相关理论。本文介绍了校本课程开发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以及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依据做简要阐述。
第二部分以彩虹小学为例,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做出现时思考,探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论文以咸阳彩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实际情况为例,希望可以为学校注入鲜活的教学思想,可以促进学校语文校本课程更好的开发,促进教师学习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