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12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24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36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45

一、概念题

1. 媒介

【答案】媒介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邵培仁教授认为,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2.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从广义上看,知晓权是指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狭义上看,知晓权是指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3. 信息高速公路

【答案】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高速度、大容量的光缆网络和信息系统工程,是一种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邮政、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的多媒体双向信息系统。

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最早见于美国总统在1992年发表的国情咨文,倡议者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将永远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为深刻的影响。

4. 休眠效果

【答案】休眠效果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立即得以发挥而处于一种“体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休眠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证实,但它说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从长期效果上看,最终起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5. 拟态环境

【答案】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 ”一词。根据李普曼的说法,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①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 ②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

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

6. 观点的自由市场

【答案】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它是从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发展而来的。这个原则的基本假设是:人是希望了解真理并愿意服从真理的,为了接近真理,惟一的方法就是保证各种不同意见能够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即形成观点的自由市场,因此应该保障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在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和碰撞中,最终能够产生出一般人所能承认的最合理的意见。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认为,报刊应该成为“观点的自由市场”。

二、简答题

7. 受众在大众传播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答案】受众就是接受信息的人,它既包括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接受群体一一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也包括小范围信息交流中的个体一一参与者和对话人。

受众作为构成传播过程的两极中的一极,它在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受众阅听和接受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信息,亦即消费信息产品,必须付出一定的金钱或代价,而这些钱都是庄受众直接或间接支付的。

(2)传播符号的“译码者”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传播者一编码一讯息一媒介一讯息一译码一受众。传播者将采集到的信息编制成符号,使其成为可以传播的讯息。然后讯息进入传播媒介为受众所接收,受众对符号进行还原或“翻译”,赋予意义并接受。

(3)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受众不仅是人际传播的而且是大众传播和互动传播的参与者。没有受众的参与,传播活动等于没有发生。这种参与方式包括包括自娱性参与、对话性参与、竞赛性参与、激发性参与、荣誉性参与等形式。

(4)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信息的传播过程,不是单向传递而是双向沟通,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合作互动,受众也不是消极吸收还有积极反馈。“反馈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是接受者对传播者“报道”的同应,是受者与传者就新闻作品所进行的“对话”。媒介和传播者必须认真对待受众的反馈信息,甚至有必要进行社会调查或征求受众的想法和意见。

8. 公共电视媒体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公共电视媒体的含义

公共电视媒体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以公共视听费,或以社会资助为主,国家财政补贴为辅,以此消除商业营利的驱动力,在非商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立自主的基础上,建立的服务于公共利益和对社会负责的广播电视。

(2)公共电视媒体的意义

①产权意义

官方的公共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存在与产权的界定有直接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将财产权利划分为公共产权、私人产权和国有产权,公共广播电视媒体着眼于为广大受众提供公共服务,具有排他险,避免了寻租现象。

②平等意义

全体公民平等共享是公共服务的题中之义,公共电视媒体保障了公民平等地享受广播电视服务。长期形成的地方财政分权制度使得广播电视系统的财权和事权过度下放,市场化后,这种制度导致地区间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严重失衡,公共电视媒体保障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公民同等享用公共信息服务的权利。

③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意义

公益性和社会责任主要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相关。公共广播电视与高格调、非商业、重视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等节目内容特征联系在一起。

④公共意识、公共文化

制度或体制决定论的话语否认人是具有见地或反思能力的行动者的认识。媒介和传播的作用正是在结构或制度与个人互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公共电视媒体的公共服务可以培养受众的公民素养,冲破制度限制的藩篱,让公民权利得以释放,为公共空间塑造和公民社会的形成提供可能性条件。

9. 什么叫“象征性社会互动”? “共同的意义空间”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答案】(1)“象征性社会互动”的含义

“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2)“共同的意义空间”的意义和作用

①“共同的意义空间”的意义

a. 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被交流或交换的意义,对传播者而言是他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应的预想(意图); 对受传者而言是他对传来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因此,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社会互动的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通常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

b. 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每个社会成员的意义空间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但意义的交换或互动只能通过共通的部分来进行。这个关系可以用图2-1表示:图3-1传播双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