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财经大学814法学综合2之《法理学导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比较公民批评建议权与申诉控告权的异同。
【答案】(1)公民批评建议权与申诉控告权的含义
我国《宪法》第41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对于仟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由此可知,我国公民享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的权利。
①批评权,就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有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②建议权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③申诉权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的错误的、违法的决定或裁决,或者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受到侵害时,受害公民有向有关机关申诉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
④控告权是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进行揭发和指控的权利。
(2)批评建议权与申诉控告权的相同之处
①两者都属于公民监督权的内容,其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具有广泛性,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②两者的对象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的活动,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的活动。
(2)批评建议权与申诉控告权的不同之处
①具体监督对象不同。批评建议权是公民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或者其工作,提出要求克服改正的意见或主张建议。申诉控告权是公民针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申诉或控告。
②程序限制不同。批评建议权的行使不需要履行特定的程序,而申诉控告权必须向特定机关提出。 ③目的不同。批评建议权是为了帮助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正确履行其职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申诉控告权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追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
④后果不同。批评建议权一般不会产生什么后果,而申诉控告权行使不当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严重的还要承担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
2. 简述中国国藉的取得方式。
【答案】(1)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2)对于我国国籍的取得方式,相关法律主要有规定:
①中国国籍的取得方式采用的是出生地主义与血统主义相结合的方式。
A.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
B.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C. 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②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必须具备两个前提,即申请人必须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 申请人必须是出于本人的自愿。同时,申请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是申请人为中国公民的近亲属; 二是申请人定居在中国; 三是有其他正当理由的。
③经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公民,不再保留外国国籍,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则自动丧失中国国籍。也就是说,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3. 试比较自治条例和地方性法规的审查程序。
【答案】(1)自治条例及其审查程序
自治条例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制定的综合性的规范性文件。其生效程序是:自治区的自治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2)地方性法规及其审查程序
地力一性法规是指具有立法权的特定地力一人大及其常委会因执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需要以及针对自身权限范围之内的地方性事务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即可; 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需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方可生效,并由批准机关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3)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备案机关的差异。地力一性法规需要报国务院备案,而自治条例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②省级国家权力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批准程序的差异。自治区制定的自治条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而地方性法规只要不与宪法和法律相冲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即可。
4. 简答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中的体现。
【答案】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或选择无效的情况下,由法院综合分析与合同或当事人有关的各种因素,推断出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地方的法律,子以适用的一项原则。 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涉外合同领域。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都规定,当事人未选择法律,或者选择法律无效的情况下,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法律。
(2)涉外侵权领域。根据《民法通则》、《民通意见》,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人民法院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分析适用实施地法律或结
果地法律。
(3)人身关系领域。根据《民法通则》、《民通意见》在抚养法律关系和国籍冲突中,适用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
(4)区际法律冲突领域。《民通意见》规定,依法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如果该外国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法律的,依据该国关于调整国内法律冲突的规定,确定应适用的法律。该国法律未作规定的,直接适用与该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地区的法律。
二、论述题
5. (1)事实:2001年,一家名为“思微尔”的企业委托上海华智地铁广告公司在该市地铁的4个站点发布品牌内衣广告,打出了“玩美女人”的广告语。上海市工商局黄浦分局以广告内容违反《广告法》为由,责令“思微尔”停止发布广告,公开更正,并罚款10多万元。“思微尔”不服,诉至法院。
法庭上,“思微尔”认为“玩”有“做、追求、崇尚”的意思,“玩美女人”可理解为“追求崇尚美好的女人”。工商部门指出,“玩”有“戏弄、玩弄”的意思。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决,维持上海市工商局黄浦分局对思微尔的处罚。
(2)参考法条:《广告法》
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第七条:“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五)妨碍社会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3)请说明:
1)此案属何种性质的案件? 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看,“思微尔”停止发布“玩美女人”的广告属于什么法律后果?
2)“思维尔”和上海市工商局黄浦分局对广告语的解释使用了什么解释方法? 为什么?
3)从法学上看,上海市工商局黄浦分局对“思微尔”的处罚决定是否有理? 请参照案情和法条予以说明。
【答案】(1)本案属于行政诉讼案件。“思维尔”停止发布“玩美女人”的广告违法后果。
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行为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它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根据人们对行为模式所作出的实际行为的不同,法律后果分为两种:
①合法后果。又称肯定式的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而在法律上予以肯定的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
②违法后果。又称否定式的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不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而在法律上予以台定的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制裁、小予保护、撤销、停止,或要求恢复、补偿等。所以,本案中“思维尔”停止发布“玩美女人”的广告属于违法后果。
(2)“思维尔”公司采用的是扩大解释; 上海市工商局黄浦分局采用的是字面解释。
文义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所运用的语言的含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内容。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文义解释被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大解释三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