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健康照顾
【答案】健康照顾的前身是医疗照顾。医疗照顾的基本涵义是有关医疗的服务活动,主要局限于临床医疗活动。健康照顾就是医疗机构与社会组织有关健康议题所提供的健康服务活动的总称。
2. 行为主义理论
【答案】行为主义理论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己。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3. 社会行政
【答案】社会行政是指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社会行政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狭义的社会福利行政是政府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依照国家的立国思想、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在其辖区内的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广义的社会福利行政则是针对全体人民的,是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有关社会福利的各种措施。
4. 社会学习理论
【答案】社会学习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时,其他成员会期望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反之为了避兔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5. 社会角色
【答案】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或者说,它是反映社会位置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一般是成对存在的,即只有两个社会位置上的人相互关联时,它们之间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有可能一个人处于与他人的多种联系之中,即一个人可能担当多种角色,社会学称这种现象为复式角色。
6. 内容分析法
【答案】内容分析是指对各种信息交流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的一种研究技术。所谓“各种信息交流形式”指的是诸如书籍、杂志、报纸、诗歌、歌曲、绘画、电视节目、演说、信件、照片、广告等各种书面材料、宣传品和艺术品。所谓“明显的”内容,是指这些形式外在的东西,比如它们的文字,颜色和实物本身,而不是这些文字,颜色和实物的含义。研究者所分析的只是这些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内容的深层解释。“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意味着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决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而“定量的”描述则说明内容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它意味着,在内容分析中,其主要目标通常是决定内容中某一项目的频数,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此外,还对这些定量的结果进行分析。
二、简答题
7.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有何指导意义?
【答案】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
(1)社会撤离理论
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超过一定年龄,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意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一也被大多数社会工作者所反对,理由如下:
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普遍延长,如何保持他们退体后的活动水平己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②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
③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提出的基本观点为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所肯定。在老年社会工作者看来,社会不仅在态度上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应努力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条件。
(3)连续性理论
连续性理论认为,不论是年轻还是年老,人们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连续性理论看来,如果一个人在老年时仍能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那么他(她)便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因此,每个人不用去适应共同的规范,而是应该
根据自己的个性来规定标准,这是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基础。
尽管连续性理论看到了个性在人们适应衰老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但过分强调连续性又难免对老年人产生误导。事实上,对生活满意度高的老人常是那些没有拘泥于某种固定生活模式、能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其生活方式的人。
(4)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又被称作象征互动理论。此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这一理论强调人们赋予符号的那些意义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从符号互动理论又派生出了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①社会损害理论是指,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
②社会重建理论则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
a. 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
b. 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
c. 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5)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以行为心理学和功利主义经济学为其理论依据,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交换的行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各自的利益,在社会交换理论看来,人们是通过掌握物质则富、能力、成就、健康、美丽等社会认可的权力资源来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由于老年人缺乏可供交换的资源,所以他们在社会中只能扮演屈从和依赖的角色。
社会交换理论提出,发展与老年人有关的政策和社会服务的原则就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加老年人的权力资源,以保持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的互惠性、活动性和独立性。
8. 社会工作研究应该注意的伦理守则。
【答案】社会工作研究应该注意的伦理守则主要包括:
(1)自愿参与和知情同意
①自愿指没有任何威胁和利诱下完全自由地选择;
②知情指参与者需要了解与研究有关的所有信息;
③同意指参与者自愿同意,有能力自行做决定且未受任何因素影响。
当然,自愿参与也可能会破坏科学性,如,参与者完全被告知所有信息就可能使实验设计无法实现,实验设计与专业道德就可能存在矛盾。
(2)参与者无伤害
任何研究都可能导致伤害,如:家庭暴力研究可能使参与者遭受更严重的暴力,探索个人困境也可能让参与者回忆心理创伤,只关注研究而对问题解决漠小关心也是对被研究者的伤害。参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