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动态(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古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酌金
【答案】酌金是汉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酣(指重酿之酒)所献的黄金。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在长安祭高祖庙献酚饮酒时,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国人口数目献黄金助祭,每千口棒金四两,余数超过五百口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 武帝时,曾藉酌金不足为名,削弱、打击诸侯王和列侯的势力。酌金律是汉朝政府用于巩固皇权,削弱地方诸侯力量的一种手段。
2. 考成法
【答案】考成法是指明中期张居正改革时推行的整顿吏治的措施。该法规定,①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②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核结果作为官员升降的依据。此法的推行,大大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3. 司马迁
【答案】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为“二十六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 准噶尔部叛乱
【答案】准噶尔部叛乱是清代准格尔部贵族的叛乱。准噶尔部地处伊犁一带,是蒙古之一部。康熙年间,其领主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支持下,自称可汗,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率众归附,噶尔丹又进兵漠南蒙古,打到离北京700里的乌兰布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噶尔丹大败饮药自尽。雍正、乾隆年间,清政府又多次与准噶尔部交兵,直到1759年,清廷才最终将准噶尔部的反叛势力彻底消灭,实现了西北边疆局势的稳定。
5. 董仲舒
【答案】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哲学家。著有《春秋繁露》82篇、《举贤良对策》3篇。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其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为武帝所采纳,致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绝其道,勿使并进”
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始终,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也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6. 法相宗
【答案】法相宗是指隋唐时期佛教的重要宗派。广义而言,泛指俱舍宗、唯识宗等以分别判决诸法性相为教义要旨之宗派,然一般多指唯识宗,或以之为唯识宗之代称。由玄奘创立于贞观
,故名“法相宗”年问,其核心思想是“穷究万法之性相”。以其论证“万法唯识”、“心外无法”
,为宗旨,故又称“唯识宗”。它崇奉的主要佛经是《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和《唯识二十论》
主张宇宙万物皆由“识”幻化而成。
7. 徽率与祖率
【答案】刘徽在其著作《九章算术·圆田术》注中,用割圆术证明了圆面积的精确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他首先从圆内接六边形开始割圆,每次边数倍增,算到192边形的面积,得到π=157/50=3.14,又算到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π=3927/1250=3.1416,称为“徽率”。南北朝时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的近似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圆周率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祖冲之首创上下限的提法,将圆周率规定在这个界限间。并且他的圆周率精确值在当时世界遥遥领先,直到1000年后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超过他。所以,国际上曾提议将“圆周率”定名为“祖率”。
8. 郑州商城
【答案】郑州商城是指商代中期都城遗址。遗址位于郑州市区,平面呈长方形,四周有夯筑的城墙,周长7公里。墙基最宽处达32米,地面上残留最高约5米左右。在城门东北部近40万平方米的较高地带,有数十座夯土台基建筑遗存,应是贵族居住的宫殿区。郑州商城内出土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最珍贵者如玉戈、玉铲、玉璋、玛瑙等玉器,反映了制玉工艺相当高的水平。在宫殿区附近,还发现了与祭祀有关的遗存。在城外有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其中手工作坊包括铸铜、制陶、制骨等。这座城邑始建于商代早期,沿用时间较长,应是商王国的首都或别都。
二、简答题
9. 简述清朝的闭关政策。
【答案】(1)在明代,由于“倭患”的缘故,明朝曾经长期实行海禁。但在消灭东南“倭寇”后,开放海禁。清政府在和西方各国交往中基本上采取了闭关政策,所谓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
主要表现在对贸易的严格限制上。
(2)顺治时,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在郑成功、张煌言等领导下进行了抗清的斗争。为了防范汉族人民的反抗,清朝政府施行海禁,严禁人民下海。清前期自统一台湾后逐渐放宽海禁,清朝开关以后,对外贸易悉照明朝旧制。闽粤各关皆设正副监督各一人,相当于以前的市舶使,来船经监督盘验许可后,才能进行贸易。
(3)针对西方殖民势力的非分之举,在开展外贸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严格限制措施。除限定
在广州一地通商外,还对进出口货物加以限制。军火、大米、绸缎、书籍等也都在禁止出口之列。
(4)实行行商制度。与此相应,对中国出海贸易的商船也有诸多限制。
(5)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受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结构的限制。害怕引发沿海人民反清斗争也是实行闭关政策的一个因素。此外实行闭关政策确实延缓了西方殖民势力侵占中国的进程,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视野的发展,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闭关政策还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道路。最终,闭关政策使清朝脱离了世界潮流,导致闭关自守,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越拉越大。
三、论述题
10.请论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仟么?
【答案】宋朝是中国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其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户籍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1)唐中期以后,随着两税法的施行,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起来。宋王朝适应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在建国初制定了“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土地转移的速度,使大量国有土地转化为私有。
(2)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租佃契约关系。佃户必须按照契约规定向地主缴纳地租,期满后有退佃起移的权利,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减弱,劳动积极性有了提高。在手工业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手工业者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
(3)宋朝的户籍制度规定,佃农(客户)直接编入国家户籍,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获得了人身自由,人口流动加快。新的社会经济关系更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宋代经济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迅猛发展。
(4)宋朝政治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形成了一个从总体上看比较有利于生产和商业发展的政治环境。
①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混战,南方相对安定,人民纷纷南迁。带去了劳动力、技术和财物,使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靖康之难”后又发生了一次人口大迁移,不仅使政治中心南迁,经济中心也南迀了,南方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其经济发展水平终于超过了北方。
②宋朝对中原和南方的统一,特别是立国后所采取的各种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 使中央政府的力量空前加强,它改变了过去战乱不已、地区隔阻、交通不畅、政令赋税不统一的混乱局面。因此,国内环境安定,使得百姓安心生产,土地得到开垦,人口数量激增;南北交通障碍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