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763人文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空间近邻效应

【答案】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种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空间近邻效应使区域经济活动就近扩张,加剧各种经济活动的竟争。

2. 根植性

【答案】根植性是指经济活动和结果受到行为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这种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经济行为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根植性可分为认知根植性、组织根植性、社会根植性、制度根植性和地理根植性

3. 区域合作

【答案】区域合作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它的经济意义在于,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

4. 补充区域

【答案】补充区域是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即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补充区域的形成机制: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地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不足,中心地中心商品的剩余部分便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不足部分,当两者(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也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5. 分散指数

【答案】分散指数是指交通网络中所有点的通达指数之和,是用来衡量交通网络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交通网络内部的联系水平越高,网络的通达性越好。

6. 集聚因子

【答案】集聚因子是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设施共享等)。集聚因子起到使其他因子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发生偏移的作用。

7. 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它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

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就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 范围经济

【答案】范围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的扩大而获得的效益或基于价值活动的可分割性,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实行分工与协作,价值链各环节在企业内部或不同企业间实现整合带来的成本节约。

9. 经济协作区

【答案】经济协作区是行政区向经济区的一种过渡形式,以横向经济联合为主要目的。由各级政府建立的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

10.扩散机制

【答案】扩散机制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扩散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避免集聚不经济; 二是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三是政府的政策作用。

11.报酬递增

,他以一种企业组织(制针工【答案】报酬递增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场)为例说明了报酬递增产生的过程,并提出“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斯密定理)。报酬递增理论的发展,对现实的经济运行特征给予了更为科学的分析和解答。其中很多观点被应用到新经济地理学之中,成为解释区域差异和产业集聚的手段。

12.产业

【答案】产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产业的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

二、简答题

13.简述公司定性访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案】公司定性访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1)进入良好的交谈状态

在访问中,激发对方兴趣,很快进入良好访谈状态对其成功与否十分重要。多数访问者均在访问之前送达被访者访谈提纲。在简单寒暄之后,可按提纲所列间题顺序谈起。但是,如果能在寒暄中快速捕捉对方的兴趣点,顺势进入对方最感兴趣的问题,会收效更好。

(2)注意双方地位

在访问中的局势控制状况影响所获信息。理想的状况是访谈双方处于相互协作对话的地位。一方面访问者应让对方理解访问研究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访问者应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和对所访公司相关业务的了解。当访问者言谈中体现出丰富的专业技能,会降低被访者控制地位,达到

良好合作状态。

(3)理解对方语义表达

当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都使用同样的语言,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对访谈的语义表达理解便比较容易。

(4)使对方理解自己的语义表达

为了对方真正了解被访者之意,最好使用通俗的表达,在需要之时,举例解释一下。

(5)注意被访者的代表性

公司定性访问一般历访公司数目较少,被访者所表达的信息是否公正反映了公司的实际情况,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被访者所谈到的多为其本人对公司经验的解释。这种解释未免带有一些个人的见解。为了避兔由此引起的偏差,可以访问公司中可能与其意见不同的其他代表人物,也可以索要一些公司内部文件、资料对所谈内容加以验证。

14.试述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劳动力是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区位因子之一,其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在空间上的差异。劳动成本(工资)的空间差异,发达国家相对较小,而发展中国家则较大。这种差异成为企业选择经济区位的考虑要素。

(1)对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劳动力对其区位的影响度可能不同。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度就很高; 相反,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活动,其影响则相对较小。

(2)劳动力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一般来说,人口密集地区或都市也是劳动力最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地区劳动力的质、量都会比其他地区体现出优势,因而对于劳动力需求较高的企业或者产业来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与服务的自动化程度逐步加强,现代经济活动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明显减少。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显现出强劲的活力,知识和技术越来越多地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就使得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替代了劳动力数量,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能够获取高素质科技劳动力的区域(主要是教育水平

,成为最适合现代经济活动发展与布局的区域。 比较高的大城市地区)

15.区域经济合作有哪些类型?

【答案】从形式上看,区域合作主要有行业合作、区域全面合作。

(1)行业合作

行业合作是指区域之间同一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与方式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行业合作又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①区域性生产合作

区域性生产合作是分布于不同区域的生产企业按照相互间的原料、燃料、产品、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联系组织在一起,开展合作。其中,有的是由相同的生产部门和行业的企业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