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化学问题解决与学生认知图式的关系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关系,是教育学,心理学,化学学科教学长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是促使其认知图式建立的关键因素和必要途径,而学生认知图式的合理生成则对学生遇到化学问题的解决的具体实践有理论指导性的重要意义。而在国内有关结合化学学科教学开展化学问题解决与学生认知图式的关系的实证研究还不多见。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理顺化学问题解决与学生认知图式两大概念的渊源,发展进程,现状,结合中学化学具体教学实践,拟定研究策略和步骤,理论假设,实践环节及数据分析方法。其次,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所在中学的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0周,每周一次的训练。研究结果表明:
1、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化学问题解决教学能够促成其化学认知图式的有效合理的建立;
2、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进行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时均能提高其化学认知图式的水平,但不同智力组学生的认知图式的提高幅度无明显差异;
3、对性别进行分组实验,发现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女生与男生无明显差异;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在第五部分中,笔者结合实验研究的结果和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对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思维活动特征及心理机制,认知图式训练的教学策略,化学问题解决及学生认知图式的实验效应,不同智力水平组学生的实验训练效果的差异,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原则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笔者认为,在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开展科学的化学问题解决,才能使教学做到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积极作用,达到认知图式的合理建构;而学生合理建构的认知图式则为他们在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具体实践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促使其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为人类在探索物质世界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征途上做出有益的贡献,这便达到了化学(或科学)教育的目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