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吉姆老爷》作为伟大的小说家康拉德的一部长篇小说,一百多年来,备受读者关注,有感兴趣于它的题材的,认为它是典型的海洋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生活的一个写照;有被它的主题所触动的,认为它揭示了“荣誉”对于人的珍贵;也有着眼于它的叙述手法的,认为它的印象主义极具特色,同时也有人认为这部小说的象征手法很吸引人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与观点甚多,它客观上表明了《吉姆老爷》在国内外读者中已经引起各种反应,而且不同的读者存在不同的反应。
分析各种不同的观点,这一切都恰好符合了伊瑟尔的理论:许多现代作品的生成在于文本与读者之间,文本的具体化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文本对于不同的读者,可能传达不同的信息。用伊瑟尔的“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进一步分析《吉姆老爷》的读者反应问题正是本论文探究的核心内容。
一,运用该理论来观照《吉姆老爷》的文本结构,明显的,文本存在一个伊瑟尔所称的“保留剧目”﹝社会约定俗称的规范﹞,即 “人不能干你认为错误的事情”,“人一旦违反了规范,活着就意味着痛苦。”文本对于“保留剧目”的安排,是一种伊瑟尔称之为“策略”的结构,策略的功能就是使熟悉的陌生化。小说中吉姆的“弃船一跳”可以说是故事的关键。由此引起的故事的发展,以及在水手中引起的议论贯穿全文。但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文本运用“策略”,将“保留剧目”涉及的规范分配在选择的人物视点上,形成对立结构,从而使规范相互对比。策略的另一运用在于使《吉姆老爷》在具有确定点———即熟悉的“保留剧目”的情况下,又存在无数的未定点,未定点可分为“空白”和“否定”, 《吉姆老爷》的故事情节支离破碎,众说纷纭就是“空白”和“否定” 的具体表现,正是这样一种交流结构,激发着读者从熟悉的地方出发,向着陌生的方向发展。伊瑟尔把这种邀约读者能动阅读的文本结构定义为一种开放式的,召唤式的结构。
二,基于这种召唤式的结构,读者的自发性被唤起。按照心理学理论,当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完全的形呈现了人们面前时,便会引发人们心理上一种强烈的追求完美的冲动,使人的知觉兴奋起来,并驱动人们发挥想象力不断建构完形以从中获得审美愉快。当读者面对文本中的“空白”和“否定”之时,读者自觉调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使文本趋于完美,进而使自己与文本之间达到同样一种张力结构,即异质同构。根据作者提供的线索,读者实际上一直在自己发掘。本文将详细研究读者的阅读活动,观察是读者如何完成《吉姆老爷》的空白,如何通过否定,而最终形成与文本的格式塔,达到一种审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