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硕士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家庭治疗
【答案】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模式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精神医学界,20世纪50年代被社会工作和心理治疗界认可,并运用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之中。有关家庭治疗的定义,不同流派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界定。谢秀芬的定义是: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它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着重的焦点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家庭、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个人的问题可能是家庭的问题,个人困扰可能是因为家庭有困扰,因此,个人的“问题”是家庭系统制造的。此外,家庭功能是否良好,又与家庭的生命价值观、关系组合、权力运作、生活规则以及家庭气氛等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因此,家庭治疗者应着眼于系统的测评与调整。
2. 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答案】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是使学生有效学习并保证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一个手段。督导的目的在于使被督导者能够学习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角色,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价值与技巧内化,并学习按照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提供有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
3. 社会工作专业化
【答案】专业化是一个由在经验指导下的个人行为的集合向由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下的从业人员的群体性共同行为发展的过程。专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专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社会工作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①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由完全处于经验指导下的助人工作向由理论指导下的专业发展;
②其后,专业经历着一个将经验土升为理论的过程。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的专业,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发展。面对新的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专业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专业化的任务。
4. 社会工作
【答案】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社会
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5. 家庭生命周期
【答案】家庭生命周期,亦称家庭生活历程,是指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原家庭消亡的全过程。在家庭生命运行之中,家庭成员完成人生任务,家庭得到延续,母家庭孕育了子家庭。
6. 个别化
【答案】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①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这一个人,与“那一个人”的不同之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②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③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二、简答题
7. 简述社会个案工作的实践问题。
【答案】在中国,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实际”和“实践着”的社会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它表现为行政性的工作架构和行政性助人特征,它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具有社会个案工作的元素。
(1)社会个案工作的实践
①中国己有的社会个案工作是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架构下发展起来的,它在适应社会需要、满足个人需求和解决问题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它主要是问题解决取向,即着重于问题的解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个案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社会个案工作不仅要帮助人们排忧解难,而且要帮助人们发展,为人们提供咨询与辅导。为回应这种社会需要,应用现代社会个案工作知识和技术的工作在一些新型组织和机构内发展了起来。
②专业性社会个案工作在青少年工作(例如一些城市的青少年工作站)、对越轨人员的工作(例如社区矫正工作)、和城市低保对象的工作等领域中开始萌芽和发展起来。
③社会的发展也要求社会个案工作在传统工作领域之外适应社会需要,发展新的服务。如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职业辅导,为家庭提供婚姻和家政辅导,为个人提供人际沟通、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等。
(2)我国社会个案工作的完善
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个案工作应该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加强对“实际”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促进专业身份认同。
②要总结以往中国本土的工作经验,特别要注意国人的文化和心理特点对个案工作理论与方
法的意义,加强个案工作研究,如在助人关系、助人与受助的关系、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等方面,总结和发展出服务于国人的实践理论和方法技术。
8. 为什么要对小组中的互动进行控制? 怎样有效地进行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是一个描述小组取得其成员的一致性和依从的过程,主要包括小组规范、角色、地位等控制手段。
(1)在小组中使用和发展小组规范
①规范涉及一切为小组成员所接受的行为模式。小组通过对小组成员按照小组目标期望而表现的行为给予肯定,对偏离期望的行为给予处罚的方法,对小组成员的行为形成约束,起到稳定小组的效果。
②小组规范有两种:一是由小组成员自己发展起来的规范,二是由社会工作者发展的规范。由小组成员发展的规范是小组成员通过对成员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过程形成的,随着小组的发展而发展,可以传授给任何一个小组成员。由社会工作者发展的规范有两种途径,既可以根据小组的目的和在了解小组成员的期望后去推动规范的发展,也可以引入其他类型的规范,经过明确的陈述或社会工作者的示范行为使其被小组成员接受。
③发展规范还需要评估己有的规范。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沟通、高凝聚力可以提高规范的效果。在规范妨碍小组活动或规范的存在导致不合需要的行为时,改变规范会有助于小组成员的改变。
(2)恰当地利用小组中的角色和地位
①在小组的社会控制中,恰当地利用角色,有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从而实现小组目标。 ②通过改变和使用小组成员的角色,可以帮助小组成员学会预期的行为。通过同小组成员讨论他们在小组中现有的角色,分清角色的责任和特权,调整小组成员对角色的期望,学习体验新的角色,可以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界定和调整。
(3)提高小组凝聚力和小组目标
①小组凝聚力是小组成员希望留在小组中的程度。凝聚力可以使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获得满足感、安全感和被尊重感,使他们对小组活动充满兴趣,从小组中感受到他们的声望和地位。
②提高凝聚力有助于促进小组的发展。限制小组的规模、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选择有相似背景特征的小组成员、根据小组成员的需要建立和调整小组目标、发展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责任心、在小组中形成相互信任和和谐的气氛,会提高小组的凝聚力,有助于实现小组目标。
9. 简述青少年福利的定义和分类。
【答案】青少年福利的定义和分类主要包括:
(1)青少年福利的定义
青少年福利实际上是针对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政策、专业科学知识以及具体行为等的总称。青少年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狭义的青少年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该服务的提供者是有限而且是特定的,福利的享有者也不是社会中的全体青少年成员,而是特定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