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济南惨案
【答案】济南惨案是日本在山东济南制造的屠杀中国军民的事件,又称五三惨案。1928年4月,国民革命军征讨张作霖,日本为了维护其在华北和满蒙的特殊利益而出兵山东,占领济南。5月3日,日军向中国军民开枪,杀死国民政府公使蔡公时,中国军民死伤近八千人。济南惨案影响最深远的后果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中国民族主义抗御外敌的使命就压倒了其民族国家的建设。
2. “三通四流”
【答案】“三通四流”是指海峡两岸通邮、通商、通航以及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我们
”“三通”、“四流”使两岸关系从封闭、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通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隔绝、
对峙走向开放、接触、合作互利,有利于两岸人民相互了解、降低敌意、消除隔阂、増进共识。两岸的交往也对双方经济的交融有促进作用。同时,两岸交往还促进了岛内统一力量的发展,抑制了“独”势力的发展。
3. 曹锟贿选
【答案】曹锟贿选是指1923年曹锟以巨额贿赂国会议员的历史事件。曹锟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随军去朝鲜,战后投靠袁世凯。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逼总统徐世昌下台,抬黎元洪继任总统。1923年黎元洪下台后,曹锟急于当总统,但当时议员大部分离京南下,总统“选举”无法进行。曹锟派人设立俱乐部,以40万元收买国会议长,并以五千到一万元不等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调动军警包围会场,迫使议员选举他为大总统。曹锟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同时公布仓促炮制的《中华民国宪法》。直系独霸北京
,那届国会被称政权,民主丧失殆尽。曹锟贿选遭到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时人称之“贿选总统”
,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为“猪仔国会”。
4. 宁汉合流
,武【答案】1927年9月,武汉国民党政府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合组,由于南京简称“宁”
,史称“宁汉合流”汉简称“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反共,消除了与蒋介石
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5. 《双十宣言》
【答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 打倒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 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愿通商友好条约;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双十宣言》适应了新形势,并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
6. 军统
【答案】军统是国民党重要的特务组织,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前身是中国国民党党团组织“复兴社”下属的“特务处”。1938年8月成立,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其特下人员分布到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特务活动。它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在抗日战争期间也从事搜集敌方情报和对敌施行恐怖的活动。
7. 百团大战
【答案】百团大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次反扫荡战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线上,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1939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04个团在正太路打击日军,摧毁正太路等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发动来源、灵丘战役,榆社、辽县战役,占领了榆社,反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百团大战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对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士气。
8. 实业救国
【答案】实业救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宣扬的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20世纪初,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压迫,民族经济举步维艰,在当时广大人民反帝爱国救亡的形势下,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论,主张大力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这一思想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并有广泛的影响。代表人物是张謇。
9.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答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简称“八字方针”)是1961年1月14〜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上通过的调整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原则。这一方针的主
要内容是:要调整各方面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并使其向纵深发展;要以一部分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以便收到更大的经济效果;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这一方针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调整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初步调整。
10.《论持久战》
【答案】《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讲演,它指出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此四点决定了
,鼓舞群众的抗战情绪,向全国人民指明战争的持久性。为抵制“再战必亡”论,纠正“速胜论”
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也是重要的哲学著作。
二、论述题
11.抗战时期国统区民主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抗战时期,特别是后期,国统区民主运动不断高涨的主要原因在于:
(1)政治上:蒋介石利用抗战之机加强专制统治,实行个人独裁,最终蒋个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为了加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遍设特务组织,实行恐怖统治。同时,保甲制度的实行,贪官污吏的横行,使国统区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2)经济上: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垄断更加集中,国统区工农业生产日益凋敝。抗战爆发后,四大家族凭借其政治特权,大发国难财,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民族工商业到抗战后期大部分陷入绝境。农业方面,税收和统制政策的实行,使国统区农业萧条,广大人民苦不堪言。
(3)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不断溃败,甚至到了1944年的反攻阶段,在解放区对日局部战争不断胜利的情况下,由于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出现了像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在8个月的时间里,损失军队五六十万人,丢弃国土达20万平方公里。
国民党的上述表现,反映了其本身的日益腐朽,国统区人民产生了极大的失望之情,成为民主运动不断高涨的原因。
12.评论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答案】(1)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转变关头,总结经验,制定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八大的基本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夫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八大提出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