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74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学生为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而努力学习,是( )动机的表现。

A. 追求成功的

B. 成就

C. 避免失败的

D. 社交

【答案】B

2. 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

A. 概念转变

B. 概念形成

C. 概念同化

D. 概念整合。

【考点】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答案】A

【解析】概念转变是指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包括,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相关学科的原有知识经验背景,了解学生有哪些错误概念。第二,充分运用学生的原有概念,创设教学中的认知冲突,以此作为引发学生进行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第三,在开放性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讨论分析,是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形成新的观念。因此,答案选A 。

3. 加涅认为( )系统是与信息加了活动的动力有关的系统。

A. 加工

B. 操作

C. 期望

D. 执行控制

【答案】C

4. 场依存性认知风格者偏好的学习方式是( )。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考点】认知方式理解。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认知风格者所偏好的学习方式之不同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根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可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依存型较多地受其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而场独立型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型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偏好合作学习,而场独立型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偏向于自主学习。如果对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理解透彻,这道题选择正确还是非常简单的。虽然认知方式在往年考题中出现过,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还是第一次。很有新意.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5. 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

A. 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 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 图式、同化、运算、成熟

D.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考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D

【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这四个概念来解释这一过程。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他认为: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是儿童利用己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己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 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己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图式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 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

6.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

A. 元认知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考点】学习策略。

【答案】A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时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精细加工策略是指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己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根据定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拎、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因此,答案选A 。对于每种学习策略都要适当展开去记忆,2012年考试就有一道关于学习策略的简答题。

7. 学校教育中学、教与环境一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彼此独子

B. 相互并列

C. 二者并重

D. 自成系统和互成系统的关系

【答案】D

8.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 教师的主导教学

B. 独立完成作业

C. 家庭作业

D. 个别课堂练习

【答案】A

9.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 抑制现象

B. 挫折现象

C. 高原现象

D 低分现象

【答案】C

10.旨在把握学习材料的纲目、要点及其内在联系的学习策略是( )。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与标题策略

D. 列提纲策略

【答案】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