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磁共振成像有哪些模态,其测量的大脑特征是什么?
【答案】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结构磁共振成像(MRl )、弥散张量成像(DTI )和静总态fMRI (rs-fMRI )。
(1)MRI 能够提供很好的脑灰质(神经元胞体)和自质(神经元纤维)对比信息。它包括两种结构分析方法。
①VBM 测量的是每个体素灰质或白质的集中程度或体积,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大脑组织发育或萎缩的信急。
②基于大脑表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提取到脑结构的以下指标:皮层厚度,反映皮层柱状结构信息;
皮层表而面积,即指定脑区皮层面积总和; 表而曲率,测度皮层卷折急剧程度; 皮层沟深和沟宽等。
(2)DTI 是一种利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来测量宏观轴突组织结构的方法。
①通过定量白质分析,可以得到平均弥散率和各向异性分数等定量参数,这些参数与大脑的认知加工有紧密关联。
②通过纤维追踪,可以构建出自质纤维连接形式。
(3)rsfMRl 可以测得大脑静息状态活动信号并用来考察大脑功能连接情况。
2. 什么是不注意视盲,它与注意捕获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不注意视盲的含义
不注意视盲是指当人们专注于某项任务时,对意外出现的物体产生忽略的现象。该现象是20
Neisser 和Becklen 在一项研究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进行选择性注意机制的研究时发现的结果,
中将两组球员玩球类游戏的录像透明处理后叠加在一起,一组球员穿自色制服,而另外一组球员则穿黑色制服,被试的任务是数出某一组球员传球的次数。实验结果发现,只有21%的被试报告他们看到了在录像中间意外出现的穿过球场的撑伞女子。
(2)不注意视盲与注意捕获的区别
①内涵不同。不注意视盲是指当人们专注于某项任务时,对意外出现的物体产生忽略的现象。注意捕获是一种与不注意视盲相反的现象,它指的是当某些刺激突然呈现时,人们的注意会被自然地吸引以至于对当前任务的完成产生影响。
②产生的结果不同。不注意视盲是指这个意外刺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注意捕获是指这个意外的刺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③产生的原因不同。不注意视盲和注意捕获可能是因为刺激与目标任务之间关联性程度不同
导致的结果。即注意捕获可能是因为刺激符合被试基于目标任务的特点所形成的注意图式,而不注意视盲则可能是这些刺激与注意图式偏离导致的。
3. 举例说明交互作用的概念。
【答案】(1)交互作用的概念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2)交互作用的研究案例
①实验程序
在某大学校园的咖啡店里,当主试看到小桌子(只供2个人用)或是大桌子(只供4人用)旁边坐着一个学生时,就有礼貌地询问能不能坐下,得到允许坐下后,主试点来一份午饭。不久,主试离开桌子去买杯饮料。
这时,一位装束同咖啡店招待员一样的主试的同伙来到桌边,问这个学生,留在桌上的午饭是否是他(她)的,就在学生解释吃午饭的人很快就会回来以前,假招待员已经把午饭扫走,扔进垃圾桶内。
当主试回来时,看见午饭没有了,就试图向这个学生借钱冉买一份午饭。有时候,午饭不是由假招待员扫走,而是主试假装不小心弄掉在地上,然后向学生借钱。这样,这个实验的因变量就是,学生即被试愿意借多少钱给一位陌生人(主试)。
由上述实验情节可以想见,影响借钱数量的因素有两个。第一,学生所在桌子大小。第二,处理午饭的方式:午饭是被别人扫走还是自己弄掉的。
②实验结果
愿意借出较多的钱来帮助午饭被扫走的人只是坐在小桌子边上的学生; 坐在大桌子边上的人对午饭被扫走或是掉地一视同仁,都只愿意借出少量的钱。
③交互作用的体现
处理午饭方式这一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桌子大或小)不一样。当午饭被扫走,桌子大小导致借钱数目不同。如果午饭掉地,桌子的大小就无关紧要。这就是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4. 什么叫做自变量的混淆? 怎样避免自变量的混淆?
【答案】(1)自变量混淆的定义
自变量棍淆是指由于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从而导致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变化的现象。
(2)避免自变量混淆的方法
避免自变量混淆的方法应从刺激的控制方法和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两方面进行考虑。
①刺激的控制方法
a. 对于自变量必须给以清楚的操作定义。
b. 检查点的确定,对于连续的自变量,所选检查点的数目要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一般为3~5个。
c. 自变量的范围,对于连续的自变量,选择检查点的范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d. 对呈现仪器的控制。
②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
a. 用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b. 用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c. 用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
d. 用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如动机、情感、疲劳、注意等)。
5. ERP 的哪些变化与注意的特定状态相联系? 举例说明。
【答案】ERP 即事件相关电位,指在时间上与事件相联系的电位,对注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注意的电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事件相关电位发生变化的大脑部位、电位随时间变化的方式以及刺激呈现后的电位变化方向和潜伏期等特征都可能与特定的注意状态密切相关,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分析可以对注意的某些特点作出推论。
(1)通常要把事件相关电位中的许多成分分离出来,并以峰值方向和潜伏期加以命名,这些成分往往与某种特定的注意状态相联系,因此可以把它们作为对应的注意状态的指标。峰值的方向用字母P (正波), N (负波)来表示。例如,P 300表示的是潜伏期为300毫秒的正波,而N 400。则表示潜伏期为400毫秒的负波。
(2)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根据某个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特征来推断某种注意状态的特征或作用。那么实验中最基本的自变量就是注意的状态(如注意指向一个刺激而忽略另一个刺激),而最基本的因变量就是不同注意状态下的事件相关电位记录,实验者分析这些事件相关电位中与特定的注意状态相联系的成分。
(3)事件相关电位的N 100成分(N 表示负电位,100表示潜伏期是100毫秒)常被看做对刺激进行感觉分析的指标。P 200和P 300(P 表示正电位)成分则表明个体开始注意到刺激。研究表明当个体注意分散时,这两个成分通常比较大。又如,N 400往往产生于个体注意到某些奇怪的事件时。许多实验表明,当被试听到句子的结尾方式不符合语义预期时,产生的N 400电位会变大。
6. 斯滕伯格如何运用加因素法证明了短时记忆信总提取过程中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
【答案】斯滕伯格通过“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这一使用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典型实验,证明了记忆信息提取过程中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
(1)实验的一般程序
首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呈现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请被试判定其是否为刚才识记过的,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提取以及提取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